读完“原则”一书最让我惊叹的不是瑞在书中的诸多原则方法,当然这些方法非常的实用并且逻辑清晰。而是触发了另外两个点的思考:一、我们这个世界是有无数个人类的个体组成的,我们相互交织在一起,我们互相的为彼此提供相应的服务,就像“权游”里面的一句话“凡人皆须侍奉”。那么我们每一个都需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即你可以为这个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非常的重要,因为你会乐在其中。白岩松曾说“我们在30岁之前,需要拼命的做加法,即去很多你没有尝试过的工作或者其他的,30岁之后做减法,留下那些你想要去坚持的。”
当然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依旧不知道,我最想要的工作是什么?只是知道了那些是我不想要的。两点原因(1)尝试的太少,(2)不敢尝试。
第二点思考:从我最近阅读的“巴菲特”“刘强东”和现在的"瑞达利欧"的人生轨迹发展来看,他们无不是在自己的领域花费了一生的精力和时间来做好这一件事情,而不是同时做很多件事情。所以相比于你找到高薪的工作,找到你愿意花一生的时间来投入的事业更加的重要。这就是在群体中找到属于你的位置,并提供你专业的服务。
瑞达利欧,正是如此思考的:我想做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我相信为了实现这些,就需要做到“极度求真” “和极度透明”。所以我努力去追求这种境界,并在现实中遇到了问题,迫使我做出选择,我把已决择的经历记录下来,丰富我的原则,在同事之间形成了创意择优,并使其运转良好。瑞的原则是基于瑞知道自己想要的目标是什么,“有意义的工作和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再去看要做到这样,我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并且尽可能保证方法或者说原则是正确的。所以使用瑞在书中说的原则得基于你想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当然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瑞的很多原则你都可以用上。我只是想大家明白,你的目标比原则更重要,因为人/环境/事物/都是在不停的变化的,而原则也应该是你最适合你和可以帮你完成目标的工具。
以上是我粗线的收获,下面我将列举一些瑞在书中使用的原则,并且这些原则是我在日后工作中是可以去实践的。就如瑞在书中说到“你读过多少本关于奉劝你改变行为的书,而你也希望改变但最终未能改变,如果没有工具和计划的帮助,你觉得通过阅读本书你能改变多少?我猜的是几乎没什么改变。正如你不可能通过读读书就(学会了骑自行车、讲一门外语等)。如果不实践,就基本不可能把行为改变过来”。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文章输出的原因了,(1)为了更好记住并内化,(2)把收获的东西说出来方便再次记忆。
一、如何让“创意择优”发挥作用?需要做三件事情。
(1)坦诚自己最诚实的想法,让大家公开的讨论;
(2)理性的表达分歧,以便于大家进行高质量的辩论,拓展思路,尽量形成最优决策;
(3)用创意择优来处理所有不同的意见(例如可信度加权决策)尽管的创意择优不需要严格按照某种特定的套路,但大体符合这个三个步骤。
(4)注:什么是可信度加权?:(1)大意是至少做过一样或者类似事情成功过三次或者以上。(2)可以清晰的讲出决策的因果关系及其背后的逻辑关系。
二、关于“用人”
(1)比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找对做事的人。
(2)雇佣少数聪明人才并赋予他们最好的技术手段,要远胜于雇佣大量普通人并配给一般技术。
(3)瑞对人的评判有三个参考的标准:价值观(底层原动力很难改变)、能力(可塑性较难改变)、技能(可以培训)依据你招聘的需求依次排序。
三、关于团队管理
(1)确定你们公司或者部门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2) 不断的把结果和你的目标进行对比。
你必须经常在努力达成目标的同时,对机器(人和机器/制度)进行评估,因为所有产出都能反应出机器的运转情况,只要发下机器的问题,你就要进行诊断,了解是设计不对,还是员工未能恪尽职守。
(3)出色的管理者就是一家机构的工程师
他们不断的对设计和人员进行完善以便于发挥作用。他们不是随意而为,而是心中装着机器的运行的因果关系,系统的进行维护改进,他们非常关系与此相关的员工,不希望员工的态度、期待导致员工心情不愉快,从而影响机器的持续改进。对员工漠不关心,既对个人不利,也对团队不利。
(4)制定量化考评工具。
四、用五步流程实现你的人生愿望
(1)有明确的目标。
(2)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并且不容忍问题。
(3)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4)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5)做一切必要的事情来实践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附图:
五、使用“深挖”技巧对出现问题的部门形成一个基于80/20法则印象
(诊断)造成80%不良后果的20%左右核心的问题
(1)列举问题、
(2)找出问题的根源
(3)制定计划
(4)执行计划
综上所述,即是我在“原则”一书中的所见所得,书中还有大量的原则细节,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论,我不在一一赘述,因每个人的经历和获取目的都不一样。
愿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和我一样,在前行的路上越来越好。2019/5/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