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在被《何以笙箫默》刷屏,想起在晋江看顾漫的时光,原书两人的职业好像是翻译和外交官,比电视剧更加.....黑色和激烈。
改编平和多了,只是主题似乎没有多少变,还是等待和虐。
是因为常说爱有多深,虐(恨)有多深,所以用虐来表达爱吗?
想起来以前有一位作家写过,中国人表达感情, 有时候是用虐表示爱。
比如两好友见面,如果问,你怎么还没死呢?似乎比问“最近好吗”的人关系深得多了。
这样看起来似乎简单问好的人太正常以至于无趣。然而,其实不尽然。
问还没死吗的人,也有可能是为了(说重一点啊)躲避面对自己的感情,比如像《破产女孩》里面Max说的,so awkward, 她从小没有很多机会表达感情,所以一到想表达柔情的时候,习惯用嘲讽的方式表达。
那不只是她的幽默,而且是她的柔软和......爱。
这样挺酷,只是有点......耗时,而且,会伤人。是的,不是每句反语都能被准确无误地翻译,而且,就算能翻译,也挺耗能量的是吗?
回到《何以笙箫默》,默笙,按我的理解,像是安全型的女孩子,心地善良,幽默大方,懂得哄人。而以琛,典型的冰山型性格,像是回避型性格。
而默笙,看她爸爸送她上学那段,好像和以琛那种性格差距挺大,按经典精神分析的方法,女孩第一位真正完成的恋情,应该是类似爸爸那种性格,难道默笙0-6岁的时候她爸爸不是不一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