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聊聊『和为贵』

聊聊『和为贵』

作者: 愚鸿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4-12 11:51 被阅读0次
顺风顺水顺财神

老话讲“和为贵,忍为高”。我们的日常社交,尤其在和平年代,大多数还是以达成共识,皆大欢喜为目标,能好好说话,自然没必要搞得急赤白脸,甚至不欢而散。当然,谈不成或是直接谈崩了也有可能。谈不成这事还有一句老话,叫“买卖不成仁义在”。谈崩了,那就变成“敬酒不吃吃罚酒”啦。

和也罢,刚也罢,无非因为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利弊”,一个是“感受”。比如洽谈过程中,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但一方非常颐指气使,另一方却不买账,于是感觉对方“缺乏诚意,不够尊重自己”,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私以为,以谈成为目的的表达,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加分点——礼节、同频、利弊、善意。而诸葛亮舌战群儒这种,就不属于以谈成为目的,而是以辩论获胜为目的,后续可以更好的促成联吴抗曹这一军师同盟。这类加分点略有不同——礼节、高维、利弊、诛心。生活中争胜的这种辩论场景也有,只是身边诸葛亮之类的高手不多。

在商业领域讲究“和气生财”,其实是源于几个因素。“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防备报复耗费的资源和精力其实不小。商人逐利为本,口碑变差的损失远大于一次洽谈的利好。很少有“互撕”之后彼此人气还提升的。即使得到关注也大多是黑粉或是吃瓜群众。

基于个人而言,守好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很重要。一味让步和讨好,换来的可能是得寸进尺。和为贵不等于不争不抢,更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前提是没到大是大非的程度,否则都快兵戎相见或是老死不相往来了,还留什么情面呢。(前不久某国企技术吐槽领导的这类事,就是“你过分别怪我手狠”的经典案例)。

环境和群体氛围,决定了我们的沟通调性。这也是为啥有些人放弃铁饭碗,因为适应不了虚与委蛇和尔虞我诈。而群体氛围的变化,还是至上而下的。一方面倡导和为贵,一方面疯狂pua,这种作风,最终还是害人害己。

相关文章

  • 2020-07-15

    和为贵 “礼之用,和为贵。”这等于礼的哲学。礼是干什...

  • 和为贵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 和为贵

  • 和为贵

    我是日记星球361号星宝宝遇见,我在参加日记星球第二十一期21天蜕变之旅,这是我的第一百六十四篇原创日记。 关于情...

  • 和为贵

    人赤裸裸地来,但不能赤裸裸地走!来者不易,总要给社会留下一点有益的东西。 人活一世,草木...

  • 和为贵

    热血晾凉骨头泡软心晒成一颗干瘪的核桃 什么时候才能把灵魂酿成一杯淡而又淡酒呢?

  • 和为贵

    最早听说和为贵是在家和万事兴这句话里吧。 那时的理解是:为了万事兴,就和为贵,想要和为贵,就不断的...

  • 和为贵

  • 和为贵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义之邦”,却经常被人说成是“礼仪之邦”,不得不感叹时代变迁,一些东西被曲解了。而要让这些被曲...

  • 和为贵

    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聊聊『和为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to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