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的假期里,翻到喜欢的UP主小隐在“致女生们的十本书”的书单中推荐了最近大火且已被多次翻拍成电视电影的 《小妇人》。
小隐说 “ 《小妇人》对她来说如《圣经》般的存在,是对她影响最大的一本小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她都有重复阅读,这本书一直在给她传递纯粹的善良、让人随时随地能够相信美好。”
《小妇人》讲了马奇家的小姑娘。老大梅格温柔端庄,希望长大后能成为妈妈般的贤妻良母。老二乔自由独立,热爱写作性格像个男孩,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作家。老三贝丝善良羞涩,热爱音乐,喜欢帮妈妈做一切琐碎的家务,她没有想过未来要成为怎样的人,只希望能一直留在家中帮大家做一些简单的事。老四艾米聪慧漂亮,爱好艺术,喜欢结交上流社会的朋友,希望将来自己能成为上流社会的“淑女”。
四个小姑娘虽然家境不富裕,但因有父母的纯粹的爱、加上四姐妹相互陪伴生活热闹而又快乐。这种热闹和快乐感染到了家境富裕却很孤单的邻居小男孩”劳里“。
围绕着五个孩子和两个家庭的故事就这样在《小妇人》中展开。
直到马奇家参军的父亲突然病重,马奇太太要离开四个姑娘去照顾父亲,四个姑娘的以及男孩劳里的生活开始慢慢的进入成长的变化中。
大姑娘梅格陷入恋爱。假小子乔为了成全妹妹贝丝对劳里的暗恋离家去纽约工作。胆小害羞的贝丝染上疾病还没有体会过爱情就在春天中去世。追求艺术的艾米为求学和姑妈一起去了欧洲,劳里被他的姑娘乔拒绝伤心失恋和爷爷去了远方旅行。
每个少男少女都能从这5个孩子的成长变化中、找到一点点自己生长的影子。初恋的懵懂羞涩,追梦的单纯执着,除为人母的紧张和慌乱,亲人离世的悲不自胜,贫穷和富裕的赤裸对比,现实和理想的合适与爱。
但读完全书我的第一感受不是UP主小隐传递的那种纯粹善良的美好,而是一种隐隐作痛的悲伤。
要是能在17岁时遇到这本书那该多好,17岁的时候一定会相信作者笔下的happy ending。以及马奇太太全书结尾的那一句 “噢,我的姑娘们,不管你们活到多少岁,我都不指望你们会比现在更幸福了!”。
17岁的时候也一定会如小隐般将这本书视为挚爱,可是生长的变化在我和小隐之间产生着巨大的不同。17岁以后的小隐还是能很美好的相信着这个世界上那些纯粹的善良和爱,而17岁成人以后的我不再有那么多美好的相信。
17岁正是粉色泡泡梦最美好的年纪,那时候会相信偶像剧里青蛙变王子,相信相爱的人一定会排除万难在一起。乔最后没有和她的男孩劳里在一起、而是和她更合适的老教授结了婚。17岁的我会把这个结局解读为乔和老教授才是真爱,因为那时认为爱等于合适,合适才会结婚、结婚就是真爱。
17岁的我,没有想过美好的婚姻后面有冰冷的现实 “爱不重要,合适才会在一起”。
乔当时拒绝劳里表白时说 “我跟你不适合。我们脾气太急,个性太强,最后两个人都会很郁闷,要是我们傻到去结婚,那将是危险的实验” 可当劳里和艾米结了婚,乔才反应过来爱比合适更重要,“ 我以前都不知道,当两个人彼此相爱,为对方而活时,人间有多么像天堂!”
反应过来爱比合适更重要的乔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假装并妥协到最后成功麻痹了自己 “ 合适比爱重要” 。并用“ 合适比爱重要” 接受了适合的老教授。如果老教授没有出现,那乔的结局就是大龄单身女青年,看似独立自由美好、实则让全家脑疼头昏。
不能否定乔和老教授之间的这种合适的爱,且只有这种合适的爱组成的婚姻生活才是主流的、安全的、长长久久的婚姻,可是还是很悲痛!很遗憾!
很遗憾,没有能够在以为合适等于爱的17岁,阅读到《小妇人》。也希望阅读过《小妇人》的大家、都能像吸引我读《小妇人》的小隐一样成年以后还是能拥有很多很美好的相信。
最后将马奇太太在大女儿梅格要恋爱时说的这一句 “我希望我的女儿美丽大方,多才多艺,为人善良,受到赞美、爱慕和尊重,年轻时幸福快乐,婚姻美满。愿上天保佑,让她们无忧无虑,过上愉快而有意义的生活” 送给每一位少男少女。希望大家以后的生活都是爱等于合适。
( PS 马奇太太也真的是我在故事里读到过最有爱、最温柔、最善良妈妈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