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这本书是从xxx那,当时想着之后再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直到大四放假,本着最后占便宜的心理,我去图书馆借书,四楼的书架几乎走完半程,看到了这本书。嗯,然后它现在在我的手上。
我喜欢读书的原因很俗,严格意义上说,我喜欢读小说,喜欢沉浸在一个又一个或有趣或动人或引人思考的故事中。就像这本摆渡人,始于众推,忠于美句,陷于情节。最开始的序幕类似于崔斯坦的独白令我产生了疑惑,他是谁?他为什么要等在那?他要办的差事是什么?他为什么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有了想看下去的欲望。
翻开了第二页,出现了另一个主人公迪伦,一个有着碧波一样碧绿色眼睛的女孩,一个平凡普通的单亲家庭的女孩,我们总能在身边找到原型,上学迟到,与母亲的分歧,厌烦的社交,讨厌的同学,惊险的逃课。迪伦之后一系列惊险而又甜蜜的旅程从早上起床迟到开始了。
厌烦老师同学的奚落的迪伦第一次选择的逃课,坐上了看望父亲的火车。在经过火车隧道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迪伦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艰难走出隧道后见到了早已等在那的他:崔斯坦,一个有着钴蓝色眼睛的冷漠的男孩。十几岁的少女在遭遇了火车事故后遇到的第一个像是同为火车乘客的幸存者,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此刻的迪伦应该轻而易举就跟着男孩走。然而,即使对方是自己此时唯一能依赖的人,迪伦也保持了自己的判断。这也是迪伦和别的灵魂区别之处,以及对于崔斯坦来说迪伦的特别之处。
在崔斯坦的指引和保护之下,迪伦和崔斯坦有惊无险地度过了第一个夜晚,之后很快,迪伦就知道了崔斯坦一直隐瞒的事实:她并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而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知道了事实的迪伦并没有崔斯坦想象中的脆弱,冥冥之中迪伦已经有所感觉。迪伦的坚强与不同之处让崔斯坦不自觉地吐露出更多他认为应该隐瞒的真实。
此刻,书的名字《摆渡人》终于被提及,一直遮掩的朦朦胧胧的面纱掀起了一角,模糊中知道了一部分答案,而另一部分仍然引着我去探寻。
崔斯坦,摆渡人,顾名思义保护灵魂穿过荒原,去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荒原是灵魂的心之所想,灵魂内心的反射。迪伦的荒原是一片荒野,群山环绕,危峰高耸。灵魂穿越荒原唯一的阻挡者或者说是危险叫做魔鬼,恶鬼,食腐者。他们会拼命抓住穿越路上的孤魂。被拖入地下的灵魂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成为阴险邪恶的黑烟恶魔。书中这样解释他们。夜晚是他们疯狂作恶的时间,而所谓的安全屋是灵魂夜晚唯一的庇护所,即使这庇护所只是一个残破的小木屋。
为什么说迪伦穿越荒原是一场惊险又甜蜜的旅程呢?危险显而易见。一个十几岁的的少女,一场只有两个人的路途,一个可以依赖的可靠的同龄的男孩,迪伦不可避免地对崔斯坦产生了依赖之外的感情。那么崔斯坦呢?作为摆渡人,摆渡的灵魂不计其数。但是迪伦独特的灵魂,仍让崔斯坦产生了同样的感情。美好的爱情给这趟本该沉默危险的路程染上了蜜色。
而之后迪伦穿过荒原最后又回到自己身体的决心依靠的就是两颗越来越靠近的心,依赖的就是区别于动物的人类的情感:爱情。
崔斯坦的任务完成了,在走过最后一段路后到达了荒原和远方的交界,迪伦旅程的终点,崔斯坦无法进入的地方。在温暖的怀抱和甜蜜的拥吻以及一句“我也爱你”之后,迪伦穿过了交界,而迪伦满心以为会和自己一起的崔斯坦,被阻拦在了交界外。
崩溃的迪伦经历了一系列的内心挣扎:重新返回荒原,没有摆渡人保护的她面临魂风魄散的危险;而在此处等待她的亲人,她接受不了没有崔斯坦的生活。最终,她选择了踏上返回荒原,寻找崔斯坦,和他回到自己的世界。
没有摆渡人保护的迪伦在荒原上艰难前行,身体和心灵同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结局是小说常见的happy ending。迪伦找到了崔斯坦并成功返回了现实世界。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只有读完整本书,才能理解书页上的这句。
我是个俗人,读完之后也没有多大的感想。只是忍不住会想,我的摆渡人是男是女,是高是矮,我的荒原是残破的城市还是无边无际的草原亦或者是如书中层叠的山脉。
而现在,我只想善待我的生命,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就像电影《心灵奇旅》主人公说的最后一句:我将珍惜每一分钟去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