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确认的爱

孩子确认的爱

作者: 笑哈哈22 | 来源:发表于2018-05-26 10:17 被阅读0次

    第一,

    抚养人的性格,这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主要来源。每个人的缺点、优点,80%以上来自我们的抚养人。

    这其中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如果我们和抚养人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良好的,我们就会更多地习得抚养人的优点;但如果我们跟抚养人之间的关系是冲突的、矛盾的,比如小时候爸爸妈妈或其他抚养人经常批评、指责、打骂我们,让我们产生心理上不良感受的时候,这种关系叫做冲突和矛盾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更多地习得抚养人的缺点。

    所以现实中,人们经常会有一种疑惑:某某的父母都那么优秀,为什么他对父母的优点一样都没继承,身上却集合了父母的缺点呢?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抚养人的抚养方式,以及他们之前的互动模式。                                  第二,

    我们还要探讨抚养人应对压力的模式。我们的抚养人在遇到困难、压力、指责时,如果能够积极应对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那我们长大了,也会用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反之,如果抚养人遇到问题就逃避,那我们也可能会这样。但有一点要特别说明的,在心理学上,我们习得原生家庭,有正向习得,也有反向习得。比如说,小时候经常看到爸爸暴脾气,对家人都很凶,孩子的内在决定是“我长大了可不能像爸爸那样”,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了也许会是好脾气。这就是反向习得。                          第三,

    我们还要从原生家庭探索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与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探索什么呢?比如在婚姻家庭中,一个人理想中的夫妻关系绝大部分是她头脑中回忆起来的,小时候爸爸妈妈的互动场景。 

    比如,小时候,看到的是妈妈掌管家里的经济大权,爸爸的工资都交给妈妈管理,家里有什么大事,都是爸爸跟妈妈商量。如果孩子的内心对这种模式的感受很好,那么,长大后她就会期待,在自己的婚姻里,丈夫能像爸爸那样去做。但是也会有反向习得。这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感受  如果这四个确认,有一个方面没有完成,那么,这个人就在这一点上卡壳了。生理成年了,心理却在这个卡主的“点”上滞留在儿童期,没有完成心理成长。于是,当她成年之后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表现出小孩子的心态,不断地确认,不断地去跟爱人、公婆、邻居甚至同事,跟身边的所有人去要爱的确认,TA会表现得安全感极低。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童年越是缺什么,成年之后就越要补偿什么。 

        第四,

    我们探索原生家庭,不仅要探索表面的内容,比如父母的性格、应对压力的模式、父母的价值观。我们更要去觉察,在那个童年里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感受之后我们内在的决定。因为这个内在决定形成了一个人的观念。观念,就是先“观”,在“观”的基础上加工,最后形成自己的信念。这个信念一旦自动化了以后,就会进入潜意识层面,开始主导甚至控制一个人未来对事情的决定和判断。

    如果我们的内心感受不好,相应地会有一个内在的决定。这种情况下通常就会反向习得。比如,有这样一位姑娘,她在小时候看到爸爸不尊重妈妈,甚至动手打妈妈,作为孩子,她的内心很难过,于是她就有了一个内在决定:以后绝不找这样暴脾气的男人,我要找一个温和的、尊重我的丈夫。带着这样的内在决定,成年之后,那些性格温和的男孩也许更容易打动这个姑娘。

    一个人原生家庭里,到底要完成什么任务?除了长身体、学本领等等,在心理上只有一个任务,就是完成“爱的确认”:我要确认爸爸爱妈妈,还要确认妈妈爱爸爸,更要确认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                                          只有这四个确认都完成了,爱足够了,心理就可以跟生理同步成长,一起进入成年。只有完成了心理成长,心理是健全的,才不会在成年之后再去不断地寻求爱的确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确认的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zp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