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虚晃一枪

虚晃一枪

作者: 扣舷而歌 | 来源:发表于2018-09-10 17:10 被阅读68次

            据我观察:现如今,很多人吃得饱、喝得足,胃口舒服了,嘴巴的另一功能,却严重退化:不会说话啦——不知诸君有同感否?

            分析不会说话,有两层意思:一个呢,是羞于在大众面前表达自己,肚子里很有东西,但却是“茶壶煮饺子”,听者费劲,自己也很苦恼;第二个,虽然口若悬河,却废话连篇,总是说不到点子上,惹人讨厌,自己还洋洋不知。 怎么办?与其花不少钱进所谓的,当下时髦的“口才培训班”,不如就地取材,学一学毛主席,看他老人家是如何运用语言这门学问的。

            《人民日报》在毛主席逝世四十二周年之际,刊文谈到了主席作为大文章家的一面。毛主席的文章,既有zhengzhi家的气势,又有才子的活泼,还有博学家的丰富,更有辩论家的严密。专就其表现形式而言,文章叫人读起来,就十分欣悦;话语人听起来,透亮而折服。文章和语言,都能叫人愉快,轻轻松松接受思想,并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正是表达者想要达到的目的。而文章和语言表达相比,除了几个必要的文字规范不同之外,风格大抵是一致的。报上说到了主席为文、讲话的特点:“讽刺和幽默都是轻松的表现,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动作。我可以用十二分的力打倒你,但我不用,我只用一根银针轻刺你的穴道,你就酸痛难忍,哭笑不得,仆身倒地,这是讽刺;我可以长篇大论地阐述一个问题,但我不用,我只用一个笑话就妙解其理,让你在轻松愉快中茅塞顿开,这是幽默。总之,是四两拨千斤”。

            说到讽刺,看这样一个例子吧:对国民党不敢发动群众抗战,他说:“可是gmd先生们啊,这些大好河山,并不是你们的,它是中国人民生于斯、长于斯、聚族处于斯的可爱的家乡。你们gmd人把人民手足紧紧捆住,敌人来了,不让人民自己起来保卫,而你们却总是‘虚晃一枪,回马便走”。

            这段话有两处非常妙。第一是中国人民“生于斯、长于斯、聚族于斯”,这几句话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这话对于有点古文功底的人,会非常熟悉——这也是成语“美轮美奂”的出处。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即便不了解这段古文,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听上去浅显易懂,而且非常接地气,有人气。听了这段话,能让中国老百姓深切感觉到,自己祖祖辈辈居住在中华土地上,是这块土地的主人,和这块土地血肉相连,不可分离,不能任由侵略者烧杀劫掠抢占去。这是其一,在情感上做了踏踏实实的铺垫。后面那一句更妙,说gmd看见敌人来了,不让主人保卫自己土地也就罢了,自己呢,却又总是“虚晃一枪,回马便走”。

            “虚晃一枪,回马便走”,听到这里,很多人都会心一笑。一方面,生动形象的把gmd军懦弱虚伪、狼狈逃窜的丑态浮现在人们眼前,对他们的不抵抗本质进行了辛辣的揭露。另一方面,就这句话本身来说,简直太对中国老百姓的胃口啦。中国人过去识字的不多,了解历史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听书。而口口相传的评书,也是小说艺术形式的重要源头。中国人从评书中了解了历史,闻到了传奇,丰富了知识。他们把评书中的很多故事当做谈资来津津乐道,用故事中的片段助人解闷,打发无聊,交流感情,传递信息。这些故事语言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相互交流的暗号。而“虚晃一枪、回马便走”,正是其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代表性的语言之一。

            看看主席的著作、讲话,联想到今天某些人的工作作风,不由得感慨:当官越大,越不会说人话,这已经是很多ganbu的通病。有人为自己做辩护:当了ganbu,要注意自己身份,不能把自己和老百姓一样粗俗,否则,谁要拿你当ganbu?其实,这是一种guanliaozhuyi的体现,是guan本位思想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现眼”。你说你当了领导,是个guan儿了,要有“guan儿样”,可你当guan有毛主席大么?人家毛主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举重若轻,真正做到了寓制敌于摘花飞叶;寓教化于瓜架豆棚。这样的言语,老百姓爱听。只有爱“听”你的话,才能“听你的”话,从而上下一心,团结聚力做事情。而那些“嗯哼啊丫”、摇头晃脑的老爷们,唾沫星子喷半天,听得人们昏昏欲睡,头晕脑胀。即便再高明的思想,再先进的理念,也无法进入百姓的内心,更不要提让人接受、喜欢,自觉跟你一起“lu袖子”干呀。

            说到幽默,也举一个例子。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文章中,他这样来阐述战争中的战略战术: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对敌人,主席讽刺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对同志,则是活泼风趣,入脑入心。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爱憎的分明的立场,更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特别是要娴熟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古典文化。用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传说、俗语来传播他想要告诉大家的规律和真理,简单而事半功倍。听了两个拳师的故事,对于战术中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道理,还用得着连篇累牍、苦口婆心吗?

            不服不行。我服了;你若是不服,你觉得行,那就行罢。

            回到开头,谈到不会说话,两种人应该是区别对待。肚子里有货,却说不出来,那是性格问题,需要练习加以突破;但心里有些许意思,但出口却不知所云,没有半句人话,就是自己对语言,以及对语言所传递对象的态度问题了——“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实质上就是不愿意放下架子和群众交心,总想着抱着老多派头不放的思想在作怪。对此,毛主席进行了深入批评,语重心长而不乏幽默:“讲了一万次了依然纹风不动,灵台如花岗之岩,笔下若玄冰之冻。哪一年稍稍动一点,使读者感觉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为延长一年、两年寿命呢?”——哪怕是为了让大家多活两年,请你把说话方式改一改罢,也算“积点口德”,行不行啊?

            这点评,高屋建瓴却深入浅出,入心入骨地揭到了某些人的痛处。痛虽然痛,但我们也希望本着“良药苦口”的原则,能让某些人正视问题,重视方法,不至于“掩耳盗铃”继续装样下去,或者表面上接受意见,实质上却是“虚晃一枪,回马便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虚晃一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as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