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几幅老照片: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8a2fd4b3a71fd42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a465d6c46a6fb2fd.jpg)
这几张照片刚刚公布时,很多网络论坛胡乱猜测,说什么的都有,有说是二鬼子的,有说是游击队的,实际这是一支红军,请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6c5603195aaed237.jpg)
看到那面旗帜没有?镰刀、斧头,还有不全的几个字……抗日先锋军。这是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c3f9036c5b532732.jpg)
这是这支先锋军的司令员彭德怀。
为什么么照片中的红军手中的汤姆逊冲锋枪如此之多?从国外购买?不可能,红军没有这个习惯;苏联援助?也不大可能,苏联不生产这枪,要援助也是转盘冲锋枪,不会从别人那买了再援助中共;与围剿的国民党军作战中缴获?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因为国民党各路围剿军,只有川军有此枪,而与装备此枪的刘湘部川军作战,红军没占到便宜,即使有缴获,也不会很多,冲锋枪寿命很短,经千万里转战,到这个时候,不可能还有这么集中。这枪唯一可能的来源,就是东征作战中从山西缴获。
1936年1月19日,中共西北军委发布了《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2月20日,红军开始渡黄河东征。3月10日,东征部队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在河东取得重大胜利后,于5月5日班师返回陕北。
因为红军先锋军的作战对象阎锡山部队仿汤姆逊冲锋枪生产的多,装备的多,抗日先锋军又屡有斩获,这枪便只可能是从阎锡山那缴获得来。
这还是得从头说说汤姆逊冲锋枪在中国的装备情况。
据现有资料,最早由国外购入冲锋枪的是孙中山。1922年,孙从美国购入刚刚问世不久的汤姆逊M1921式冲锋枪30支,全部装备其卫士大队。陈炯明进攻总统府时,卫士大队奋起自卫,该枪曾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给叛军以很大杀伤。这也是有据可查的冲锋枪在中国最早的战例。有一部文献短片,孙中山开完国民党一大步出会场,孙身边几名卫士肩扛的便是此枪。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09b0226e93628826.jpg)
这截图不是很清楚,但仍然可见两名卫士肩扛的汤姆逊冲锋枪用的不是弹匣,而是弹鼓,而且这弹鼓很大,不像是经常在美国二战电影里看到的那种,这极有可能是100发弹鼓的那种,即如下图这个: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80477362ea734f01.jpg)
在美援尚未大量到来前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境内的美式汤姆逊冲锋枪,少数是美国造,多数却是中国的仿造。
1923年,广东兵工厂仿制汤姆逊冲锋枪成功。之后,巩县、大沽等厂亦有仿制,但出品都不多。主要原因是该枪的生产工艺太复杂,制造成本太高了。
大量仿制汤姆逊冲锋枪的,在国内就只有两家,一个是川军刘湘的重庆兵工厂,一个是晋绥军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
先说刘湘。大革命中刘湘易帜后,从1926年6月,到1928年底,是长年征战的刘部川军一个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刘部设于重庆的武器修理所利用长江的运输之便,从国外大量进口钢材与设备,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武器的生产,这其中,就有美式汤姆逊冲锋枪的大量山寨。至于出品的数量,由于战乱造成的对档案的破坏,至今已不可查,但有一个情况却足以说明一些问题,即土城围击红军时,刘部郭勋祺旅的装备。当时该旅装备特别犀利,而且很怪。他的每个连三个排,每个排三个班,其中一、四、七班,是步枪班,二、五八班是冲锋枪班,三、六、九班,是47毫米迫击炮班,合着每个排就有一个冲锋枪班一个迫击炮班,这个冲锋枪班即是他自产的仿汤姆逊冲锋枪。红军在土城吃亏,怕是与郭旅武装到牙齿的优势装备不无关系。当然刘部未必都如郭旅这样,但通过郭旅的装备,亦可窥见刘湘川军装备之一斑了。实际上因为能兵工自给,刘部川军还有很多怪异的编制,比如按国际国内一般的惯例,每个迫击炮营,差不多是12到18门的配置,他的150毫米迫击炮营却是30门的编制,82迫击炮营的编制更多达60门。当然,他还有全国领先的捷克ZB26与启拉利机枪的大量生产与装备,因不是这个主题,不赘述。
川造仿汤姆逊冲锋枪与原型枪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枪管加长为365毫米,比原枪长出近100毫米,为的是满足步兵火力的需要;二是加装了可以折叠的两脚架,为的是提高射击的稳定性;三是改口径为7.63毫米,为的是与当时最为流行的毛瑟手枪子弹通用。请看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2a544fc0e5d65408.jpg)
这是不是有点像汤姆逊试验版的M1923式?是有点像。说不定这真的就是借鉴了该枪的结果。
后来参谋团入川,川军改编、统编。但各军内部仍是独立王国,装备上的差距依然如前。这其中,邓、田、刘(文辉)等部川军的装备是特别的差,而刘湘部川军的装备则是特别的好。一直到川军抗战出川,属于刘湘系的川军中,仍然有大量仿汤姆逊冲锋枪列装。
说完了刘湘再说阎锡山。阎部汤姆逊的生产与装备比刘湘的川军更早也更多。要说生产冲锋枪最多,装备最普遍的,在二三十年代,就是在全世界的角度讲,也非晋绥军阎锡山莫属了。早在1927年1月,山西便建成专门的冲锋枪厂批量生产仿汤姆逊冲锋枪。从1926年到1930年,是山西兵工最火的几年,冲锋枪的月产量曾高达900支之多。中原大战阎军战败后,冲锋枪厂名义上撤销,改为机械厂生产民生器具,大规模的兵工生产基本停止,但一直到抗战初太原沦陷时止,这个机械厂每月生产的冲锋枪也始终保持在200支以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e0aa5e42e085fb31.jpg)
山西仿制汤姆逊冲锋枪的准确数字同样已不可考,但通过零星的文献,可推测其产量非常之大。早在中原大战之前,晋绥军就已经将冲锋枪在全军普及到每个步兵连,达到每个班一至二支。在突击步枪还远远没有问世的二十年代,这样的配置使晋绥军一线步兵火力得到优化,无疑代表了先进的战术思想。而如此成建制大规模列装冲锋枪,比号称先进的西方军队早了将近二十年。
从二十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抗战暴发,晋绥军中的冲锋枪装备比例一直居于全世界首位。在晋军的许多战役中,晋造冲锋枪都有大量使用的纪录,如涿州之战、中原大战、绥远抗战、忻口抗战等。因为有冲锋枪和手掷弹的大量装备,曾给敌人以极大的杀伤,在近战中占足了便宜。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d33154f54d0b637e.jpg)
上图为百灵庙战役中的晋绥军士兵。
在军阀内战中,晋绥军的冲锋枪也给敌军缴获了不少。从中原大战津浦路作战的蒋军一方的战报看,在阎军败北蒋军追击战斗阶段,蒋军序列的马鸿逵部曾一役缴获冲锋枪200余支,蒋光鼐部一役则缴获400余支,金汉鼎部缴获更多达680余支,而他们当面的晋军,都不过一两个师之众,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当年晋绥军装备冲锋枪之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3663306/44aa3a9c403070a4.jpg)
上图系驻守在马粪滩渡口的晋绥军一个班,士兵手中的汤姆逊、三八式,均系晋省山寨。
除了普遍列装自己的军队,阎老西还经常将冲锋枪作为礼物送人。中原大战前夕,为拉拢石友三,阎送晋造冲锋枪500支;为拉拢韩复榘,再送500支;为拉拢刘珍年,又送500支。阎为囚虎养虎软禁冯玉祥又礼送其离晋反蒋时,除送相当多量的面粉、大洋外,也还送冯冲锋枪2000支。邓宝珊路过山西去陕北上任,阎赠邓的礼物中也有200支冲锋枪。可想而知,如果自己的军队没有足够的装备,素以吝啬著称的阎老西是不大可能会将此枪轻易送人的。
和刘湘部川军一样,也是因为兵工能够自给,阎军也有与众不同的编制,比如重机枪连,就不是一般的4到6挺的编制,而是每连27挺的编配,比一般的机关枪营配的还多。再比如山炮团,当时国内是24到36门的编制,民国史上最大的北洋陆军的炮兵团,也只是54门的编制,而他的炮兵团,则编了72门,这几乎可以申请吉尼斯记录了。这又是题外话,不多说了。
也许有早期装备冲锋枪的传统,一直到了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属于晋绥军分支的傅作义部队中,冲锋枪也是大量的装备,以独311师为例,该师步兵连,每连装备汤姆逊冲锋枪达四十多支。当然这时的冲锋枪,未必是山寨的,而极有可能是美国造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