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老师不能丢一自然语境
熟悉的语言活动环境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而小学生语言活动的最佳环境,就是自然环境,是他们的日常生活。
借助孩子们所熟悉的自然语境和生活环境的帮助,像学母语那样学英语,不但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便于在熟悉的语言场景下理解意思,而且还解决了学以致用的难题。
英语教学内容与孩子日常生活语境脱节,正是目前少儿英语教材普遍存在的缺陷。
语境,一切尽在不言中‘
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具有语言获取机制,大脑所固有的这个机制,不仅用于母语学习,也用于外语学习。
但是,我们学母语很容易,学英语却非常难。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母语学习借助了周围自然的语言环境的帮助,而英语学习则从一开始就几乎抛开了自然语境这个不可多得的老师。
我们来回忆一下婴儿学习母语的方式,
婴儿学习母语,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借助实物、动作、妈妈的脸部表情等周围环境因素,使婴儿逐渐的把特定的声音和特定的事物、概念联系在一起。
比如,婴儿要学会“喝”这个词,妈妈要一边做“喝”的动作,一边发出“喝”的声音,使婴儿在动作和声音之间建立起模糊的联系,之后通过反复实践以及妈妈的夸奖,强化动作和声音之间已经建立的联系,最后,当婴儿发出“喝”的声音时,就能得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这种成功的体验让婴儿最终确立了声音所代表的意思,学会了“喝”这个词。
试想,如果妈妈脱离了周围环境,只是一味地向婴儿解释喝的概念,那么,婴儿就永远掌握不了喝这个声音所代表的真正含义。
同样,如果婴儿学习母语时,妈妈抛开周围环境,天天让他们听新闻联播,看股市风云,那么,哪怕婴儿随时随地的浸泡在这样的母语环境中,也是永远掌握不了母语的。
由此可以看出,在语言能力获取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在孩子们所熟悉和能够理解的日常生活中去学,让他们把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心里感受到的能够联系起来。
我在陪林克学英语的过程中,一直很注重语境的作用。无论是让林克通过“挠痒痒”、“倒着走”,还是“玩泡泡枪”学英语,其实都借助了语境的帮忙。虽然刚开始林克课听力很差,但因为有语境的配合,理解英文句子完全没有问题。这里,我们再来看一个具体的实例,体会一下自然的语言环境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我曾经问过一些受过良好教育,英语水平还不错的家长,是否会用too …to…和instead of这两个短语,并回忆一下上学时老师是怎么教的。不同的家长给出了惊人一致的回答:这两个短语再熟悉不过了,初中教,高中还教,中考要考,高考还要考,但是自己从来不会使用,尤其是 instead of这个短语;老师的教法是先给出释义(too …to…“太…以致不能…”instead of“替代”),再举几个不太实用的例例句。
其实,将too … to…解释为“太…以致不能…”,基本上等于没有解释,学生很难通过中文释义把握该短语的准确含义;而将instead of解释为“替代”还不如不解释,因为这样的释义很容易让人造出I instead of you(我替代你)这样错误的句子来。
但是,如果我们模拟孩子掌握母语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自然的语音环境,效果就会完全不同了。
我在教林克too …to…时,并没有告诉她中文释义,而是走到洗衣机、冰箱等物品前,做出吃力往上抱起的动作,然后我和林克说:It's too heavy to carry. 太重,抱不动。
林克借助物品、动作和我的面部表情,猜测着too …to…的含义。
我又拿着一杯滚烫的开水,装着想喝又怕烫的样子说,对林克说:It's too hot to drink.太烫不能喝。
我再拿出一支削得很短的铅笔,一边写一边摇头,同时对林克说:This pencil is too short to use. 这铅笔太短,不能用了。
林克在这种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帮助下,自己在体会着too… to…的含义,在自然语境这个老师面前,任何解释、翻译都显得蹩脚和多余。
同样,在教林克instead of这个短语时,我也没有告诉她这个短语的中文意思,而是借助下面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语境的配合,让林克自己去体会instead of的意思和用法:
林克假装很渴,要喝可乐,我递给她一瓶水,说:Drink water instead of coke. 别喝可乐,喝水。(字面意思:喝水,来替代可乐。)
(说明:我会在说完drink water后停顿两秒钟,再一边摇头一边说instead of coke,以便帮助林克理解句子的含义不同。下同)
林克假装要用钢笔写字,我递给她铅笔,说:Use the pencil instead of the pen,别用钢笔,用铅笔。
林克假装很饿,要吃巧克力,我递给她饼干说,Eat cookies instead of chocolate,别吃巧克力,吃饼干。
林克假装找电视遥控器,我递她给作业本说,Do your homework instead of watching TV. 别看电视,写作业。
通过上面的表演,林克借助自然语境的帮助,很好地掌握了instead of的意思和用法。一天,我和林克从外面回家,站在电梯口,我问林克:Shall we take the stairs or take the lift?(我们是走楼梯呢,还是坐电梯呢?)林克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Let's take the stairs instead of the lift. 我们别坐电梯,走楼梯吧。
惊喜之余,我故意问林克:“孩子,快告诉妈妈,Instead of是什么意思?”她摇摇头说不知道。
为什么非要知道instead of的中文意思呢?只要会用就足矣。我们很多人看到Instead of这个短语,就能条件反射般的将它的中文意思“替代”脱口说出,但从来不知道怎么使用,那么,记住中文释义又有什么意义呢?
不是通过背中文释义,而是在自然语境中渐渐体会、巩固单词和句型的含义,像学母语那样学英语,只有在这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中,不知不觉掌握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因此,熟悉的语言环境,在英语学习的中的作用不容低估?一个恰到好处的语境,能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词汇的意思和句型结构,让词汇、句型、语法不言自明。孩子们学习英语最得力的帮手就是语境,而最好的语境就是身临其境,就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林克妈妈提示,一、在自然环境中像学母语那样学英语,二、掌握单词关键在于使用,不在于是否记住中文意思,三、熟悉的语言环境有助于理解词汇意思和句型结构。
英语学习“新概念”
熟悉的语言环境,在语言能力获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生活经历不多,理解能力尚未充分发展的孩子来说。
然而,反思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他们是依赖教材学英语的,而我们的英语教材又是和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相剥离的。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甚至义无反顾地为孩子选择了成人教材,让他们学习远离自己生活经验的内容。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小学生日益流行学《新概念英语》(以下简称新概念)。
我在“小学生学新概念如同使用劣质奶粉”一文中谈到,新概念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成人英语教材,对词组、语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同时课文和例句所反映的大多是成人世界的东西。因此,这套是教材是为有着相当英语基础的成年人编写的,并不适合小学生使用。
那么,小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小学生作为语言初学者,和婴儿学习母语一样,他们迫切需要的是在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中逐渐积累零星、感性的语言材料,而不是通过远离他们生活经验的句子和课文,对词组、语法进行系统、抽象的归纳和总结。他们需要反映属于他们自己那个世界的鲜活有趣的东西。
一些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因为选择了《新概念》教材,结果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家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仍旧不愿意放弃这套本来并不适合孩子们使用的教材。
我们不妨暂时放下对新概念的盲目崇拜,一起来探讨一下,是否可以换一个新的思路,让孩子们在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去学新概念,比如,如果让孩子学习下面的对话:
Mom, I have too much homework. I can't stand it. 妈妈,我的作业太多了,真受不了。
Stop complaining ,let's get down to work.别抱怨了,赶紧做吧。
当孩子把这组对话听熟了,能够脱口而出了,那么,其实就等于在学新概念第二册第一课的重点词汇:Stand /bear 、complain抱怨。而这种学习效果,要远远好于捧着新概念教材学英语,因为孩子们只有在自己所熟悉的语境中,才更加容易理解单词词组的含义。为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这组对话,就可以天天使用,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解决了语言的实际运用问题。
下面这些对话,是我根据我和林克的日常生活编写而成的。我把这些句子中的黑体部分一一在网上进行搜索,找到了和新概念教材相对应的课文。这些黑体部分同样也是新概念第二册相关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I'm running out of pocket money. 我零花钱用完了。Be careful how you spend money. 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 用前钱要小心些,金钱来之不易哟。
注:run out of…用完了,选自新概念第二册第88课。
You made the same mistakes over and over again. 你老是犯同样的错误。
Sorry ,mom ,I did it in a hurry. 对不起,妈妈,我做得太匆忙了。
注:over and over again,“一再地”,选自新概念第二册第73课。In a hurry匆忙地,选自新概念第二册第19课。
Pay attention to your handwriting. 注意书写。
I'm doing my best. 我在尽力呢。
注:pay attention to,注意…,选自新概念第二册第一课。
Mom ,I got an A plus on my English test.妈妈,我的英语考试得了A加。
Well done!Hard work deserves a good grade.真棒!努力学习就应该得到好的成绩。
注:deserve应该得到,选自新概念第二册第11课。
Mind your step, Dog poop. 脚下留神,有狗屎。Dog owners shouldn't leave it behind. 是啊,狗的主人不应该留下狗屎。
注:mind,注意、留神,选自新概念第二册第一课,
Leave …behind,留下,落下,选自新概念第三册第一课。
Mom, I need a cell phone to keep in touch with you after school,妈妈,我需要个手机,放学后可以与你们保持联系。
Does the school allow you to take a cell phone?学校允许你们带手机吗?
注:Keep in touch with…保持与…联系,选自新概念第二册第88课。allow允许,选自新概念第二册第十课。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不是捧着新概念课文,才是在学新概念。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听、说这些对话,就是在学新概念,而且因为所学内容贴近自己的生活,使得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单词、词组和句型更容易被理解,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解决了学非所用,学不能致用的矛盾,克服了哑巴英语。
我曾经对20多个刚学完新概念第二册前十课的学生进行过一个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虽然会背每一篇课文,但对上面这些刚刚学过的Complain、Deserve、 a llow 、mind、attention 等词并没有真正掌握,(虽然老师甚至要求他们默写这些单词),因为孩子们只有把这些词连同课文中的上下文一同背出来,才能明白这些单词的意思。一旦脱离了课文,换一个不同的语境就不知所云了,更不用说要让他们能随心所欲地在生活中表达出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就在于他们所学的东西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脱离,难以达到充分理解,只能学个似懂非懂,而且所学的句子在生活中无法使用,唯一的使用方式只能是背诵课文。
因此,这样的掌握并不是真正的掌握,学得再多也只是囫囵吞枣,没有成为自己的东西。
学习语言,是出于交流的需要,一套适当的语言教材,应该和学习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取之于生活,才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才更容易被理解,并最终用之于生活,达到交流的目的。
因此,英语学习真正的新概念就是:放下《新概念》教材,放下成人教材,尊重语言习得规律,让孩子们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真正适合他们的东西。
林克妈妈提示,一、语言教材只有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才容易被理解,才能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二、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交流,因此,真正的掌握不是会背,而是会说、会用,会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