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12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了吗?

012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了吗?

作者: 金台望道 | 来源:发表于2022-09-25 21:57 被阅读0次

    【细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012)】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的中法战争期间冯子材使用过的宝剑:

    晚清时期,清朝闭关锁国,清政府统治力量开始衰弱,西方列强看准时机企图瓜分中国,对我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签订了无数的不平等条约,法国作为其中一员也曾企图通过越南侵犯我国边境地区。

    1883年12月,法国侵略军悍然向驻扎在北圻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法战争正式开始。1884年3月,北宁失守,前线指挥官、广西提督黄桂兰畏罪自杀。清政府手忙脚乱,匆匆调兵遣将之余,才想起有一位熟悉边情的老将。

    谁呢?就是年过七旬的冯子材。

    国家博物馆陈列的冯子材照片: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出生于广东廉州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自幼父母双亡,与祖母兄长相依为命。小时候,冯子材贩过盐、做过木工,还护送过牛帮。十五岁祖母去世,他流浪街头舞刀弄剑习得一身好武艺,据说一百个人都打不过他一个。后来冯子材聚众反清,进攻失败后接受招安,归顺清政府以后,在众多剿匪战斗中大显身手,打下不少胜仗。

    冯子材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清军悍将张国良曾经称赞他:“你很勇猛,我很惭愧我不如你。”

    老将出马

    冯子材于1884年3月接受朝廷任命着手准备,同年5月主动上书要求领兵开赴越南作战。

    最初李鸿章认为他年老血衰,不是法军对手,只给了他一个督办高、雷,廉,琼4府25州县团练的名义。

    冯子材在一无实权,二无饷源的情况下,几个月间,成立了9个州县的团练,其中他亲自挑选和训练的500名钦州练勇成为日后“萃军”的骨干。

    冯子材整装出发之际,抗法前线的形势急剧恶化。1885年1月底,法军主力大举进军,在我国广西边境攻城略地,清军难以抵挡敌方强势的火力死伤惨重,守卫文渊的清军将领杨玉科也在战斗中中炮英勇牺牲,一时间部下溃散。

    法军前锋深入我国境内十公里占领镇南关,法国侵略军炸毁镇南关,还在废墟上立起一根用中文写着:“广西的门户已不再存在了”的木柱子,对中国进行挑衅。

    在这危机关头,我边境各族民众纷纷拿起武器,主动配合抗法名将苏元春部队与法军开展激战。

    收复镇南关后,义愤填膺的边关军民拆毁了这根耻辱柱,并树起了一根写着:“我们将用法国侵略者的头颅,重建我们的门户”的木柱子,以表示坚决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决心。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冯子材率军奔赴前线,毅然决然地担负起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重任。临行前,他祭别祖先,诀别家人:万一军有不利,百粤就非我所有,要带家眷、奉香火驰归江南祖籍,永为中国民,免得受外人奴役。他还把两个儿子带在身边,准备万一战死沙场,好料理后事。

    决胜镇南关

    冯子材抵达前线以后,得知已经退至文渊的法军依然对镇南关虎视眈眈蠢蠢欲动,于是在隘口抢筑了一条横跨东西两岭高七尺、长三里、底宽一丈的长墙,墙外深掘堑壕,筑成了较完整的防御阵地。

    当时前线情况不容乐观。法军攻占镇南关的当天,前敌总指挥潘鼎新一口气逃到距镇南关百里之遥的海村,放弃了指挥责任,其他各路将领又龃龉频生,不服调度,散兵游勇四处劫掠,老幼难民蔽江而下,关内震动。

    冯子材以七旬高龄,素孚众望,召集各路将领开会,劝告大家消除派系成见,以国事为重,同心协力保卫国家。在会上他被众将公推担任前敌主帅。

    1885年3月23日,法军兵分三路,再次大举进犯镇南关,直逼关前隘。面对强兵来袭,老将冯子材亲临一线,对麾下的部将慷慨陈词道:“法兵欺我太甚,若再放其入关,我等还有何面目见两广百姓?”

    众将见主帅须发皆白,尚且如此,都精神抖擞,士气高昂地喊到:“誓与关隘共存亡!”台下的兵士也大受鼓舞,个个摩拳擦掌,只求一战。

    当敌人像饿狼一样扑向城墙时,冯子材抓住战机,命令出城墙。这位七十高龄的老将,“帕首短衣草履,手操倭刀,亲率大刀队,大呼一跃出墙外,其子相华、相荣随之跃出”。

    全军将士像决堤的洪流涌出城墙,势不可挡,一时间枪炮声停息,硝烟飘散,金属碰击的声音和搏斗的吆喝声响彻云霄。在苏元春、王孝祺、陈嘉等将领的配合下,经过两天顽强激战,一举歼敌一千七百余名,生擒侵略者数百人,缴获一大批枪炮弹药。

    清军和法军捉对厮杀时,在枪林弹雨中,不断有人倒下去,又不断有人爬起来,却没有一个人退缩。肉搏战中,清军将士人人以死报国,奋勇拼杀。在冯老将军英勇精神的感召下,爱国官兵们个个杀红了眼,有力地打退了法军一波又一波的猖狂进攻。

    在随后的战斗中,冯子材乘胜追击大败法军取得重大胜利。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了吗?

    镇南关大捷本来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个中法战争期间,即使在被迫宣战以后,也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兵变”,因此始终或明或暗、直接间接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活动。

    李鸿章等人主张“乘胜即收”,把镇南关大捷当作寻求妥协的绝好机会,促使清政府最终与法国缔结《中法新约》。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有机会能取得最后胜利,但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不过近来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用“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来总结中法战争的结局是不贴切的。学者储立新认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太大的失败,或者说中国压根就没有失败,甚至还可以说中国胜利了。

    说中国失败不大的理由是,《中法新约》虽不平等,但与其前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其后甲午战争所订的条约相比,中国的损失要小得多,以并不太大的损失结束一次中外冲突,在外交上是一次不大的失败。

    另有学者评价说:“综合陆、海两线实际,乘胜即收是一项有利有理有节的决定。军机处发寄两广总督张之洞的电旨中说:“现桂(军)甫复谅(山),法即据澎(湖),冯(子材)、王(德榜)若不乘胜即收,不惟全局败坏,且孤军深入,战事亦无把握;纵再有进步,越地终非我有;而全台隶我版图,援断饷绝,一失难复,彼时和战两难,更将何以为计?”这些出自实情的话语,说明清廷及时把握战机、以战促和,顾及全局的隐衷。”

    此外还有学者李光正认为,法国虽经这场战争实现了它把越南变成“保护国”的目的,但并未获得清政府的战争赔款、割地抵押。另一方面,这场战争使号称“世界第二”的法国的国际声誉一落千丈,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却得到提高。

    所以,这场战争是双方均有得失的战争:中国并没有失败,法国也没有胜利。

    总之,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但我们仍然应当从晚清的屈辱历史中明白,不断退让就是慢性自杀。

    参考文献 

    储立新,中法战争中李鸿章主和动机试析,《中法战争史论文集》广西中法战争史研究会编,第4集,第205-206页

    李光正,剖析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乘胜即收的策略,《中法战争史论文集》广西中法战争史研究会编,第3集,第114-115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12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fe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