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国需要大城,读《大国大城》

大国需要大城,读《大国大城》

作者: 弗拉郭米尔 | 来源:发表于2017-11-17 21:55 被阅读0次
    大国大城

    《大国大城》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根据多年研究成果对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和平衡做出的集中论述,于2017年4月入选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

    大国的优势

    大国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巨大的市场体量所产生的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好处至少包括:

    1,发展战略性产业的能力。例如民用大飞机产业,前期投入非常巨大,如果拥有的市场规模越大,生产的平均成本就会越低。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三个地方有足够规模的市场满足大飞机产业的发展,即美国、欧洲和中国。

    2,对技术创新的容忍。市场规模大、细分多样化,一些细小的创新才有生存的空间,才有足够的时间由小众产品成走向大众产品。

    3,公共服务的成本低。市场规模越大(人口基数越大),公共服务的平均成本就越低,但是公共服务的影响范围反而会越广,金融、医疗、教育、文艺等等都符合这个规律。

    4、本国货币成为国际国币的可能。市场规模越大,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越大,其本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可能性越大,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向全世界征收铸币税。

    大城的产生

    2006~2010年期间,耶鲁大学发起的一项研究显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活动无一例外地呈聚集特征——主要经济活动均集中于大城市。

    以下几幅图片直观地说明了这种聚集现象(耶鲁大学原文链接 )。

    美国经济活动聚集特征 日本经济活动聚集特征 英国经济活动聚集特征 德国经济活动聚集特征 法国经济活动聚集特征 印度经济活动聚集特征 俄罗斯经济活动聚集特征 巴西经济活动聚集特征 南非经济活动聚集特征 中国经济活动聚集特征

    大国的困境

    中国的经济主导权被赋予地方政府,不同的地方政府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统一市场,产生了两个主要问题:

    1,市场被分割。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难以形成产业互补,地方保护主义并没有使中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市场(另一方面,这也是中国继续发展的改革机会——改革红利)。

    2,劳动力流动不自由。一线城市目前的所有政策都是控制人口规模,限制劳动自由流入,结果就是非户籍人口越来越多,这种有悖于经济学规律的政策,产生问题越来越严重。

    大城的困境

    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大城市的人口聚集程度(与经济规模匹配的人口规模)很低,还有很长的城市化进程要走,但是现阶段很多行政配置命令却与城市化背道而驰:

    一方面,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主角的一线城市,无一例外地通过行政命令控制人口增长,制定公共服务建设决策时,对人口基数的测算仍然停留在行政目标上(比实际人口少很多),而不是根据实际人口数量,这直接导致了医疗、教育、交通设施等公共服务资源建设的不足,也是大城市产生拥堵、就医难、入学难等“病症”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经济活动的需求促使大量新移民来到大城市(即使无法取得这个城市的户籍),在实际上增加了城市的总人口数量的同时,创造了城市的GDP,却因为没有户籍而享受不到相应的社会服务。

    看似疯狂的解决之道

    解决大国和大城困境的办法就是:让大城市更大,聚集更多的人口

    原因有二(发达经济体的大城市都是例证):

    1,经济(人口)不会无限地聚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稳定在一个阶段。

    2,聚集不会造成地区间的失衡:自由流动的劳动力会走向收入的均等化。

    但是,户籍制度、土地政策等等现行制度不会瞬间消失,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进程仍然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大城市经济活动的聚集以及人口的聚集一定是大势所趋。


    后记

    有福利,我在阅读期间制作的思维导图已分享至百度网盘,链接如下:

    《大国大城》阅读笔记之思维导图

    致谢

    感谢朋友将这本未开启的新书借给我读,希望我的认真和分享算是一点点回报,谢谢。

    丁酉年|九月廿九  长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国需要大城,读《大国大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fs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