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参加上海市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2018年5月6日上午,我在上图参加了“上海市家庭教育高峰讲坛”第一期,感受了现场热烈气氛,整个过程交流充分而真诚,我也有感于上海这座城市的良好教育文化。
一周过去了,我脑海中时时回响着论坛现场张人利校长的一句话“我们要培养什么?我们要培养孩子自我完成的精神。”
著名导演李安曾经说过,拍电影,是希望自我完成。哪怕这部片子不赚钱,哪怕无法受到各大院线重视。我们现在有多少学生学习为他人完成?我们要将源动力转化为自我完成,学生可以有无限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所有最好的教育都是以激发个人兴趣,完全是通过自我完成的方式成就起来,因为人不是靠鞭子打出来的。
“自我完成”,一下子触动了我。是呀,人生不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完成吗?
2. 陪伴你走过曾经的“自我完成”
前两天,孩子学画画的机构在大众点评上线,让我们写一下留言评价。细想一下,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画画,我们收获是什么呢?画画的乐趣,一种“自我完成”的自信。
记得那时候,你五岁了,在画室里涂鸦,那是八九个小朋友的群体活动。刚开始,你是如此专注认真,二十分钟之后,老师讲解一些要点,你环顾四周,看到别人比你快,你觉得自己落后了,赶不上了,你不乐意好好画了,甚至要停下来。再后来,你速度赶上了,又开始生气自己画的不够好。
看着你这个状态,我一开始很有耐心,鼓励你“思源,你只要认认真真完成就好了,只要是你自己画的,妈妈都觉得是最好的”。你任性得听不进去,我生气地说“走,我们不画了”,你又哭闹着不愿意,边哭边说:“我就要画,我就要画……”
经历过几次的反复,你终于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自己更加专心地去作画。你慢慢专心于自己的画作,老师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作品都是唯一的,都是珍贵的。你不再嫌弃自己画作,即使又不好的地方,你也会自己做补丁完成"二次创作"。
如今,你在家里,拿着本子涂涂画画。因为作业的关系,你每天只能画半小时,有时候,你想画的一幅画,可能要在一周分段去完成。今天完成一个整体的轮廓,明天是局部细节,可能是一只手,可能是一把剑。
在这幅画作面前,你是独一无二的主人,每一根线条,在你的画笔下,会变得如此的不一样,或许是锋利的剑锋,或许是古老的砖瓦,又或许是坚实的土地,鲜艳的花朵……
我没有画成过一幅作品,我只能想象着,当单调、简单的线条,可以变幻成如此多样的形态,那就是在赋予线条以生命的力量,而这个力量的赋予者——是你,我为你感到高兴,为你可以画出自己想画的作品而高兴。
当初,我们只是喜欢,想学画画。
而现在,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完成一幅画作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但是,当我听说“人生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完成”时,我想,五年前,让你学习画画的选择是对的。画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可以让你在一段时间内,让你幼小的心灵,一次又一次感悟和体验着这样的自我完成。
从画画展开来说,学习文化知识也是这样呀。一本书的阅读,一篇作文,一道数学题……甚至更多,我想到这些,我想说的是,你可以做到在其他事情上,也能像画画那样,用一种“自我完成”的心态去实现。
其实,画画上的自我完成,也不是一蹴而就,轻而易举的,从画得慢,画不好,从沮丧生气,再到一步又一步的坚持,一次又一次的练习,直到现在,你还是在那么努力而快乐的学习画画。所以,有这样的一种“自我完成”的心态,你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好呢?
看着你两年前的画作“飞天”,我想说,孩子,就像画画一样,去实现你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完成”,发挥潜能,展现生命赋予你力量。
3. 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现场笔记
Q:新高考改革跟原来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A: 第一,新高考对原来的高考有了重大的本质转变,文理不分科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为今后大学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打下基础;打个比方,即使大学选择的是理科专业,但是还是有很多研究报告需要去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有非常强的逻辑概念和一定程度的文字功底,这是文理不分科的第一个条件。
第二,打破了唯分数论。等级考的设置是为了淡化分数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A+、A、B+之类的等级制,同时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六门高考选课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选择三门学生认为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学生首先要考虑你的专攻,你的兴趣何在,在高一的时候就需要做出选择。
第三,英语的一年两考,取最好成绩,这个规则其实并不加重负担。根据多年的经验,第一次考试绝对不是试水,而是给学生很大的机遇的。很多学生第一次分数不差,但是他还不满意,然而第二次考试分数还不如第一次,原因何在?因为第二次考试的难度有极大概率会有提升,出题老师的作风即是:第一次给学生一点甜头,不能让学生被考倒了,第二次才开始收骨头。所以英语第一考,千万要认真对待,争取一蹴而就。
Q:新中考改革后,名额分配比例高了,是否会影响上海现有的水平?
A:改革的目的就是减少择校,让教育达到均衡。要说原来那是“掐尖儿”,那么现在是要均衡,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降低家长们的焦虑。
教育是需要拉差距的,但那是要等孩子们身体、心理发育好,甚至是成年后,这就是为什么高考要18岁。年级越小越没有必要去拉差距。我们的教育一直是有弊端存在的,中学教育有六多六少,针对弊端我们再设置我们中考制度改革问题。
第一: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太多,独立、合作学习的方式太少;
第二:文本学习太多,实践性学习太少;
第三:接受性学习太多,研究型探究型学习太少;
第四:单一学科太多,跨学科太少;
第五:知识系统学习太多,项目学习主题学习太少;
第六:刷题太多,考察、参观、辨认、交流太少。
这就是我们的弊端,针对这些弊端,中考制度改革就要朝这个方向走。
Q: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如何进行规划呢?
A:作为家长,首先要去了解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爱好,这样才能针对性的去培养。玩,可能是很多家长都觉得头疼的一个名词;但是,只要孩子不是玩物丧志的玩,是可以玩出智慧的。从家长的角度,不能一味的制止孩子去玩,而是要从中进行引导,什么时候能玩,怎么玩,从玩中能收获什么;
而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视角要广阔,且一定要记住“怎么让自己的生命绽放最灿烂的光辉,让自己这辈子活的最精彩!”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有人的追求吗?
著名导演李安曾经说过,拍电影,是希望自我完成。哪怕这部片子不赚钱,哪怕无法受到各大院线重视。我们现在有多少学生学习为他人完成?我们要将源动力转化为自我完成,学生可以有无限动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所有最好的教育都是以激发个人兴趣,完全是通过自我完成的方式成就起来,因为人不是靠鞭子打出来的。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现在义务制教育阶段的家长们都太焦虑了,你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孩子们非常出类拔萃。大家要慢下来,要静下来。
就目前来讲,孩子们进到高中以后,要让他们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有能力进行自我调试,最终才能实现不断自我完善和超越。这一方面学校会和家长一起共同努力。
Q:新中考、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家庭教育该如何优化?
A:家长教孩子规矩,社会教孩子规则,学校教的是规章,家庭教育不能课程化。
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们首先要克服焦虑。国外的孩子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布置大量的阅读,可能在小学阶段要完成几百万字阅读量,还要写读书笔记。事实证明阅读习惯的养成对整个素质教育,对新中考、新高考都十分重要。
我们的阅读能力不如美国和英国,阅读是新中考、新高考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孩子一起阅读,并就所读的内容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增进亲子关系,降低你的焦虑,拓展孩子的兴趣,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然后进行培养。
在要求孩子阅读的同时,家长也需要读书,与孩子共同学习,对孩子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