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严惩“熊孩子”有效吗?

严惩“熊孩子”有效吗?

作者: 大毛小猫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22:32 被阅读0次

      前沿:关于“熊孩子”的讨伐从来没有消停,只是爆发的间隔时间、强度、以及内容不同。有一段时间,知乎上的一个回答因为一篇热文火了起来。这位答主亲戚家一个身高一米四、体重 120 多斤的四年级孩子,猛推了答主怀孕的嫂子,为了验证一下孕妇摔了会不会像电视剧里那样流产,并且毫无悔意。于是答主一手擀面杖,一手拖把杆,将这名熊孩子打出了家门。网友们纷纷为答主的态度和行为点赞。似乎“熊孩子”成了社会的“毒瘤”。

         这让我想起表姐家的两个宝贝,大的叫大宝,小的叫小宝。表姐也在朋友圈对熊孩子踢孕妇这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一直都是严加管教的,有一次大宝把玩具和爸爸手机从十二楼扔了下去,我拿棍子把他身上从上到下都打青了,棍子断了,东西摔坏了事小,砸到人才是大,这种恶行从小就要扼杀掉,过了两天去奶奶家,家婆还打电话说我太狠了把孩子打成这样,孩子不懂事还和孩子计较……[鄙视][鄙视][鄙视]”。姐姐对大小宝的教育三观很正———犯错误需要承担责任(惩罚)。可是问题来了,我们发现大宝是挨打最多的,也是最不能遵守规则的,有时候似乎是不能理解规则的,那怎么打才有效呢?让我们先从他们的日常互动寻找解决的方法:

       大宝5岁,小宝四岁,大宝挨打最多。平日里小宝喜欢跟着哥哥后面,哥哥做什么弟弟也跟着模仿。有一次两宝放学来到我家玩,兴冲冲跑去喂鱼(两个宝光临之日就是我家鱼缸金鱼生死考验之日)。

    大宝跑去鱼缸:“弟弟,来,我们一起喂鱼。”

    小宝:“哥哥,鱼饿了””

    大宝(拿起鱼料):“你喂一半我喂一半。”

    家人:不能喂多,会撑到鱼的。(大小宝边听边用小手倒了两勺进去)

    姐姐听闻动静,从厨房出来。用军训的口令喊:“大宝,住手,谁干的”

    “弟弟干的”“哥哥干的”

    “你们两都站好,1(拖长音)——2(有力快速重音,快刀斩乱麻那种快感)”(兄弟快速站到墙边去)

    “哪只手喂的,伸出来”

    “啪啪”打手声。

    “知道错了没有”

    ……(热心长辈指导:快说妈妈我知道错了,妈妈就不打了)

    两宝贝哭着说:“知道错了,妈妈,我错了”

    “你们在这里罚站,不许动”

    泪珠掉,哭声起,众人笑。

    在罚站期间,小宝委屈而生气地对大宝说:“都怪你”。大宝也不满:“怪弟弟”。

    其乐融融喂鱼的画面切换成众人看热闹的画面,此时还有热心的父母帮忙拍照拍视频分享朋友圈。

      滴答滴答,大约10分钟后,哭声止,众人聊天,罚站的两宝贝看着大家没有留意,悄悄解散,继续下一个闯祸。当然啦,他们还会找下一个大人不注意的时候继续下一个恶作剧:一勺一勺地鱼食、拍着鱼缸喊“鱼,别睡觉了”、拿小网打捞、把能塞进鱼缸的都尝试塞进去、甚至尝试用打火机点燃纸放进去(幸好发现及时)。

         大人发现“罪行”时,会认为亲戚家的孩子,不好意思当面说(留在背后说)。表姐发现时,重复“1——2,罚站,打”模式,两宝继续重复以上的反应与对策。

        关于表姐的打,作为一个见证者,从采用的工具材质(扫把,筷子、衣架、手掌……)、音色、响度(包括敲打的声音和孩子哭声)、持续时间,这个“打”绝对是“真诚的而实在的。

          可是两宝来我家,每次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打,玩什么破坏什么,玩什么都被打,吃饭不专心也被打。

        从刚开始的心疼,已经变为习以为常了。作为孩子的母亲,表姐也是疼在心里的,吃的用的,穿的都给两宝要最好的,她也是一位让人敬佩的母亲。看着两宝个子、身板都在长,惩罚的原因也在与时俱进,“打”是否有效呢?

        想起不久前一个闺蜜说到自己一个亲戚教小孩提到,小孩子犯错误,哪怕小,听不懂,也要和她讲道理,讲多了,以后慢慢她也能懂。小女孩被培养得乖巧懂事。

          在育儿理念中,“2岁之前,怎么爱都不过分,3岁左后就需要树立规则意识了”。

    教育是用时间、耐心和爱慢慢陪伴孩子的过程。在这里,我有一些思考:

        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讲,比如踩踏草坪,用童话拟人的语气“踩疼了小草,小草也会哭”。

    讲明白原因,影响。和孩子讲道理的过程也是培养关系的过程。尝试理解孩子的感受。一些初中的家长经常抱怨,孩子长大,翅膀硬了,不听管。孩子的感受也在成长,可能我们已经忘了走进孩子感受的道路,那个关系的心门不知不觉向你关闭。

    正面语言,如用“安静”替代“不要吵”。

    在讲规则的时候,注意观察和评论,父母需要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除地描述事件,如“你把鱼饲料倒进鱼缸了”,不带自己的评价,如“你是一个坏宝宝”。

    表达感受,我们很容易说出自己的想法,却很难说出感受,让孩子体会到你的感受,建立情绪连接是有必要的。

    请求帮助,我们可以清楚告诉对方,希望他们做什么。

    把错误看做学习的机会,用和善回应错误而不是羞辱、抱怨或说教。合适的时候,使用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孩子“探索“他的错误后果。””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严惩“熊孩子”有效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hp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