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岸边学不会游泳,光靠理论无法开车。一头扎下,呛呛水,体验那种心慌意乱的蹦哒,这种时候,你会更加羡慕别人轻松优美的滑行,然而,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不得不承认,对写故事,我处于初步的尝试阶段。既没有掌握相关的理论,也没有实战经验,这样的尝试是可怕的,也是危险的,虽然不像游泳那样会有性命之忧,但因此浪费写作素材,吓跑读者,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后果吗?
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多人物的场面描写,不知道如何出场,如何称呼,导致人称上的混乱。
比如写《谁是谁非》时,当时场面混乱,我在写的过程中就发现问题,但不可能中途放下,只好硬着头皮写完。
好友向阳花在文后留言:“人多事多的场面比较难写,看着我也是有点乱了。”
我惭愧地回复:“我也发现这是一锅分不清颜色的杂粮粥,下不了口。”
看来以后阅读要注意这个问题,看人家是怎么制造混乱,又是如何收拾乱摊子的。
2、故事推进需要细节支撑,当时人物的语言、心理、环境的描写,需要一种沉潜的状态,自己感觉这里还好,沉到故事里,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虽然写得很烂,但这种投入的写作状态,对我来说又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像是完成了一次穿越。
3、虚实结合,材料的取舍也是问题。有时候为了保留故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舍不得也不愿意修改故事原型,这种一根筋的思维对创作是一种危害。
在写《离别》时,其实小蝶的继母对她也不错,继母的儿子在煤矿遇难,20多岁就离开人世,这次离别我没写,因为小蝶送走的亲人太多,有点让人难以置信。还有从人情的角度来说,毕竟不是亲弟弟,不会因此调动太多感情,也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合适?
都说文学缘于生活,但它不是生活,生活用来提炼和超越的,不是用来复制的。
4、语言苍白无力,这是功底的问题。读有些人的作品,语言可以嚼,可以品,可是等自己写,发现理词屈穷,体会到那种无米之炊的无奈与尴尬。
5、故事情节的整体布局,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不会站在高处统揽全局。厉害的人是应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胸中有丘壑,千军万马任其调遣,而自己是走一步算一步。
说来说去,自己功底不行,不是什么技巧可以解决的问题。好比练瑜伽,腿部力量没有建立,学什么体式都摇摇晃晃,成不了型。
还是要静下心来,多阅读,多思考,带着问题上路。
各位走过路过的友友,关于故事,希望你留下一点点属于自己的葵花宝典。分享,不仅会让你手留余香,还会让你的智慧闪闪发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