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江湖遍地是老总。
美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创业人像是闯荡江湖的青年侠士,期待有朝一日在江湖卷起风云,成为一代大侠。
最近见了我刚出大学校门的表弟,他从老家到合肥办事,我跟对象请他吃饭,就着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火锅,表弟说起了他的创业计划,VR、AR、互联网和虚拟经济,一套一套,并且热情邀请我们一起投资。
身边选择创业的朋友比较少,这顿饭可能是我离创业最近的一次。
当然,如果不算工作的话。现在每个老板都告诉员工:咱们是一个创业公司。
直白点就是,咱们是一个还不稳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散伙的小公司。你看,老板其实也可以很谦虚,只要谦虚的足够有逼格。
还有一次,让我感觉离创业最近的,就是读这本《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作为“广告行业”边缘从业人员,我自认为这是应该了解的专业知识。发现里面说的东西,恰好揭示了这个全民创业时代的通病。
表面与口头的差异化和内在的趋同性。
这本书的重点在于探讨品牌的差异化。
创业的人都在说差异化、说个性、说定制,却依旧在创造一个日渐趋同的市场,生产的不过是“异质同质化”的产品。
他们给假发加个卷,就敢于声称自己开创了颠覆传统的新商业模式,拥有面向全国数亿秃顶人士、几百亿的巨大市场。
最近在看一本书《长尾理论》,书中提到了这个时代你所提供的任何一样东西基本上都有人买。
而很多创业人都迷失在灿烂如星河的长尾中,无法摸索出真正的差异化是什么,因为他所在的领域已经细分的太狭窄,任何一点区别都会被认为是差异。
实际上,很多产品过度分化,已经到了毫无意义的程度。
我们把市场瓜分成越来越少的子市场,致力于覆盖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但真正有意义的产品比例在下降。
书中说,“我们知道,一旦跃过某个节点,产品升级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人们常说,魔鬼就藏在细节里。但太多的例子证明,商界已经沦落到这样的境地:企业非常巧妙地把无意义的细微差异包装成真正的差异。”
我想,一件产品在花样繁多的追求外观或外包装设计上的不同时,差不多就到了同质化非常严重的地步,它都已经放弃内在不同上的努力了。
书中关于如何做到差异化的解答
上学的时候,曾经一个理论非常出名,叫木桶效应,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只边缘不整齐的木桶也象征一个人的能力,你的成绩不是由你的长处决定的,而是由你的短板决定的。
但出了社会你会发现,你是谁,就是由你的长板决定的。对于产品来说也是这样,它卓越的部分是成功所必须的,也是它差异化的标志,反而是均衡发展会导致同质化。
“在商界差异化意味着一切,我们都懂得这个道理。”至少应该有一部分人去追求、发掘差异化。
对于品牌来说,实现差异化,可以尝试做逆向战略品牌、敌意品牌、超越行业品牌……这些品牌不像大部分同质化产品,处在同一个竞争机制当中,它们不参与竞争。它们对区分的兴趣,远远大于对比较的兴趣。
“在高度差异化的品牌身上,我们会失去一些普遍的良好体验,收获意想不到的东西。确定差异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寻找它。很难预先将差异概念化,但辨识差别却很简单。如果某个事物本质上与众不同,自然就会脱颖而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