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还是要上班,烦死,早上不想起床又不得不起,最后还是挣扎起床去吃了早饭。
原本天气预报没有雨,但下午下班回来的时候路上却是湿的,应该下雨了。
昨天晚上原本是想吃炒米线的,和同事到了米线店,点了米线和两盅汤,两个人突然又想去远一点的镇子上转,米线已经在炒了,汤还没盛,果断打包米线。
到了公交站刚好一辆公交车,一路坐车到了镇上。
同事说吃麻辣烫吧,前一段时间甘肃麻辣烫很火的时候,这边也开了一个,粉是手擀粉,去吃了一次,点好菜后问手擀粉怎么点,阿姨说在后厨,不在保险柜,说完又开始抱怨了,“累死了,一天擀三四十斤粉,人都受不了。”
“可是大家就是为了吃手擀粉才来的啊,要不然麻辣烫在哪里都能吃,随便吃吃就行了,干吗还要专门跑这儿来呢?”
阿姨一听,放菜的手停了停,看了下我说:“这样啊。”
我说:“是啊,大家就是专门来吃手擀粉的。”
阿姨再未说话,不知道是因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吐槽的人结果却碰了钉子还是因为懂得了为什么老板一定要每天擀粉。
总之,那天一整天都没吃饭,很饿,点了好多菜,又点了一个手擀粉。
结果一吃口感相差甚远,手擀粉过于劲道和记忆中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样,最后吃了两口便只能放下。
虽然我平时比较排斥浪费,但那天不知道是饿过了还是怎么回事,总之吃不下去,也可能是第二天要考试愁的吧。
同事喜欢吃手擀粉,于是向同事推荐,过了好久之后,带着几个同事来吃,鉴于上次已经吃过了带汤的,这次点了干拌,但老板说擀粉的阿姨请假了,这几天没做,不过有宽粉,我们一想宽粉就宽粉。
这次的干拌吃起来不错,貌似找回了一点记忆中的味道,最后菜和粉都吃了个精光。
后来听另一个经常吃的同事说,麻辣烫店的擀粉的阿姨不是请假了,而是离职了,因为她去了好几次都是这个借口,所以她问了原因,对方说其实是不做手擀粉了。
不做也罢,毕竟上次的宽粉也不错。
昨晚和同事坐公交辗转几站去那家麻辣烫店,点了干拌菜和宽粉。
结果一上桌一尝,味道连上次的十分之一都不如,有股怪味,像是放了醋。吃起来还没有带过去的炒米线好吃。
看来这家店是真不想做了。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说甘肃麻辣烫风已过,那些想赶风口的的老板都怎么样了。
文章中都是一些在甘肃麻辣烫最火的时候跟风开店最后赔的血本无归的创业者。
看完后很是唏嘘,其实使得这些跟风开店的人赔了的根本不是甘肃麻辣烫的风口过了,而是靠着投机心挣快钱的心理。
想要挣钱有风向,有运气,但想要成功则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踏实创业,踏实经营。
记得以前猪肉价格疯长的时候,很多人开始疯狂养猪,大量修猪圈,购买猪仔,时间成本,精力成本,金钱成本,一切都投进去了,发现猪的成活率和产仔率都不好,价格高的时候猪出不了栏,等低价了才能出栏,结果赔的血本无归。
其实在这波高价过程中,真正挣到钱的是那些在好几年前,猪肉价格很低或者正常时就踏踏实实搞养殖的人。
他们不会跟风说什么价格高就养什么,而是认定了一个目标就踏实做下去,如果有做了解就发现,那些在猪肉价格下跌之时也并没有让长期搞养殖的人赔本,真正赔的是那些跟风的人。
甘肃麻辣烫风过了以后,很多跟风开店的人都说赔了,做不下去了,关门了,但那些甘肃天水的那些小店却一如既往的在开,他们并没有赔本。
一是因为在天水麻辣烫还没火的时候,这个地方的麻辣烫就一直在做,无论是火还是不火,他们的店面不大,但手艺绝对炉火纯青。
人多可以多进一点菜,多擀一些粉,多摆几张桌子,多洗几个碗,人少就可以少一点。犹记得几年前去那边,中午走进了一家小店,店面很小,里面两三张桌子,而且也就我们几个人,要了麻辣烫以后,看到老板娘在擀面,还纳闷怎么客人都点菜了,老板娘还在擀面,一问才知道是在擀粉,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粉的整个制作过程。
当老板娘擀完切好以后,像煮面一样从锅里捞出来时我整个人都是雀跃的。
吃一口,真的美味到无法形容的口感。
所以近十年后的今年天水麻辣烫火我一点都不惊讶,因为从开始到现在他们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麻辣烫。
无论繁华与否,永远唇辱不惊。
不信你可以现在去吃,他们依旧是他们。
祖国地大物博,相信还有很多美味小吃等着我们品尝。
不过想要做生意,还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风口固然重要,但想做成一份事业的心也很重要。
因为想要赚快钱的人,永远做不成事业。
而钱也不会流向那些不能踏实做事的人那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