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坚持第1733天分享(2022/4/14)
“我们尊重自己与别人,看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认识到每个人的过程都是重要的,而我们对这个过程的评判则根本不重要。”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经常说的一个理念: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他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思考的?他的期待是什么?只有他自己最有发言权。可是我们总是会去抢这个发言权,“我告诉你这个应该这么做......”,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专家的位置上,急于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往往并不是这样,要不最终的结果就是“你能,那你就多做一点吧”其实最重要的是,当你把自己当成专家的时候,你把对方看成了什么呢?你能就代表了对方(孩子)不能,那对方(孩子)怎么办呢?对方(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从何而来呢?
作为一位妈妈,我要做的是陪伴孩子成长并不是替代孩子成长,我要做的是“管住嘴、稳住心,带着好奇心”相信孩子一定有他自己的思考,相信他一定有力量和智慧去这个面对问题。所以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怎么想的呢?”,这句话就像是一个开关,开启的是孩子的自主思维模式,开启的是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如果我们愿意相信孩子、愿意给孩子一个发表自己看法和建议的机会,那么孩子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而且我们的信任也会给孩子一丝温暖,也会给孩子带来力量,而这个力量就会推动着孩子向前。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们要做的同样不是仗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告诉当事人应该怎么做,而是要通过不一样的互动和陪伴,让当事人找到他自身的资源和力量,最终把当事人打造成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