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开眼看了一个简短的纪录片,讲述了香港霓虹灯与香港繁华的没落,霓虹灯这个香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最不可缺少的商业语言,象征着那个时代港商的远见与求异精神,它是片中唐国祥这些霓虹灯匠人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更是香港乃至全体国人一个时代的光辉记忆。
香港的霓虹灯追忆香港的繁荣无疑是让人唏嘘的,这座在上个世纪风华绝代的“东方之珠”,在步入新世纪后,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窘境,它已不再享有让所有大陆人心驰神往的特权,人们貌似更喜欢去翻看发旧的港片CD,然后重温那些已逝的经典故事。
作为一个来广州读书的大学生,130.1公里外的香港于我来说是神圣的,我很畏怯在夜晚看见失去霓虹光芒的旺角,忌惮在酒店瞥见那些说着东北口音的老者老太,如果当我在太平山顶看到中环时的感受和我在花城广场看到珠江新城的感受无差之时,我也许还会对我的香港之行布满遗憾。
知乎上有条段子说在香港旁边的深圳南山可以看到广州的的小蛮腰,我半信半疑,香港文化是盎格鲁撒克逊的英美海洋文化和中华文化结合而产生的变种,具有严谨保守的大陆文化中少有的自由开放的海洋气息。而如今一个时代过去,这种类型的文化气息早已不再为香港所垄断,它顶着国际都市的名义,但其实光芒已被诸多大陆城市掩盖。
当然,我心目中的香港定不是驱名逐利之辈,它毕竟老了,我看过不少朋友去香港拍的照片,滤镜根本无法拯救这座城市的老旧。所以,我也只愿把繁华的香港安放在心灵的最深处,在那里,旺角的霓虹灯永远不会熄灭,尖沙咀弥漫着《重庆森林》里的迷幻,人们在码头的巷道里守着24小时不打烊的店家,一切如常,不老的香港就这样如约而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