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来访的案主,说先生要和她离婚,她想不明白她很努力地做好妻子、母亲,把家里打理好…...
在与她的咨询过程中,我看到她在关系中的用力,背后是渴求丈夫对她价值的认可。
当她执着或者价值认可的时候,她就很难看到丈夫的真实需求。
你用力做的事情,真的是别人需要的吗?
我们每个人都无可避免的活在关系当中,不用力对一段好的关系来说是多么重要。
在我曾经的一个学习课程中,有一个女性朋友,我们一起作为当时那个班级的助教支持学员。
可是,我却发现那3个月的过程中,我非常的累。
因为,她太用力了,让你在她身边不做点什么,都会觉得做了亏心事一样。
我的那位朋友,她突然将自己找对象的事宜提上了日程,于是乎,就列出了很多的操作步骤,甚至还有“对象”。
那种进攻性,捕猎的感觉非常明显。
这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你多会发现对方喜欢的并不一定是自己,而是希望借由一个“你”来说明我是可以达成自己的目标的。
的确,她按照自己的目标,找到了“男朋友”,只是没有过多久就分手了。
或许她到现在都还不清楚分手的根源,我想没有任何人喜欢对方只是把自己作为“目标”的载体。
还有一部分妈妈们,学习了如何与孩子做沟通,就给自己列了一堆的清单…
“肯定的语言多少次……"
“陪伴多长时间……"
“每天拥抱几次……”等等一系列的事宜
然后每天忙于去跟踪这些指标的完成情况,然后就陷入了新一轮的焦虑:因为很多指标没有完成,自己就感觉没有改变,增加了挫折感。
还有一个朋友,一直和妈妈的关系非常地对抗,学习了之后,似乎想明白也放下了,决心要对妈妈好一点,她为母亲添置衣服、带她旅游、带她享受美食,发现母亲一陷入低落的情绪,马上想出好多方法逗母亲高兴。
但似乎一切都很徒然,母亲依然不快乐,她总感觉是母亲还没有放下曾经的事情,而隐隐内疚。
直到有一天,她的母亲对她说:“孩子,我这个人一辈子都不怎么快乐。我知道你在努力地让我快乐,可是我做不到。我还是习惯我本来的生活,我没办法享受那么好的东西。只有原来的样子,我才觉得踏实。”
许多时候,我们这么用力做那些事,只是自己执著的证明给别人看,从而让自己感觉好些,却没有看见对方真正的需要。
对方的需要太用力给的爱反而是一种压力
还是之前的那个案主,她每天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饭菜做好等先生回来吃饭。
先生觉得她爱晚睡作息不规律,她就想办法改善,也去学习如何更好管理自己的时间。
然而这一切似乎她越努力越背离,因为她是想透过努力改变来获得先生的认可。
大部分人都是在向外求,需要的认可、价值、关爱等等都期待外在给予自己回应。
假如获得不了回应就会很不开心,对于对方来说,那是多大的一份负担。于是再努力,求更多,只会让身边的人很累,也很怕去接受你的那些“付出”。
再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开始自我成长的人都会经历的阶段。
这个状态就是:唉呀,我这么不好,我要好好改自己!于是,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以前我很用力地犯错,现在我很用力的改错!
我们从小被教育做什么事都要“努力”,哪怕自己已经坚持不住的时候,还要再坚持一分钟才是唯一正确的行为。
的确,看看我们的房子、车子,哪样不是这样来的。于是我们也努力的去对待爱情、婚姻和亲情。
可是,这在关系中,却让我们碰壁了。
当我们在与情感相关的领域使用我们惯用的“努力”模式时,当我们越用力时,我们就越失望。
我们发现太用力的爱,不仅让自己很累,也让对方很累。
太用力的爱,看不到对方真实的样子,用自己自以为是的方式去努力“给予”。
反思人只有遇到困难、经历痛苦被弹回来后,才会反思“自我”。
可是,许多都属于意识层面的认知,当我们只将认知停留在大脑,我们身体所表现出的行为还未能跟上。
殊不知,原来的错就错在“太用力”!
成长,仅仅在大脑的意识层面也并不是真正的转变,需要身体真实的感受到。
在我们时间管理课程中,就看到很多学员认知到自己的问题,没有好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下定决心改变自己。
有些人急于求成,还要用双倍、三倍的力量去弥补、改变。
只是,原来的错误里,其实就包括了方向和力度。
我们在正确的方向用加倍的力度,不但无意中抬高了自己对结果的预期,也给自己造成了压力。
放到关系中,对方的感受就是:你想改变我。
这个改变下面,有很多的不接纳,即使对方知道是你在弥补曾经的错误,也不愿意看到你不接纳现在的现状和他本来的样子。
如果没有觉知,我们很难把这样的用力停下来。
因为人越用力,就越想得到及时的良好刺激。
在错误的道路上改变一下航道,就会当下收到正向的反馈。
就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原来我们总是批评指责,但是一下子变成了肯定和赞美,孩子的态度肯定就会变好。
但也就是因为这样,也间接提高了对正刺激的需求,跟上瘾一样,我想要一个更好的孩子。
但加速度却得不到期望的结果,两人的关系似乎又陷入了原来的疏离里。
于是,纠结、恐慌就变成了太用力的副产品。不但没有得到原有的效果,甚至反而更糟。
不想要改变对方、不过份执著形式、不过度追求结果。
这是维护好关系的法则,在自我成长中也是一样,它也反应着我们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真正好的关系,从来不是靠用力得到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是带着评判心对待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很少能够全身心全身心倾听对方的言语,或自己的心声。
很多夫妻都会跟我说,“他(她)吵架的时候什么恶毒的话都说得出!”你觉得他恶毒,可能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用心去倾听对方。
我们每个人在应激的环境下,都会说出很多过激的话,一方面让自己过嘴瘾,一方面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明明知道我的伴侣的痛点在哪里,我就有本事说出一些话精确点到对方的穴位上。
这是什么行为呢?这只是我们在防御自己的脆弱而已。
当你不执著于表面的语言或行为,能够穿透他的防御,看见他的脆弱,那时,我们就具备了同理心。
心理学上把感同身受、并可以重复出对方感受的能力,叫做共情。
共情是最好的体现用情不用力的方法。
这放在自我成长上,我们也叫做“同理自己”,当我们无法同理自己的时候,我们也会产生很多的自我攻击来消耗我们的能量。
举个例子,假如你下班回家跟你的伴侣倾诉你在工作中的苦恼时,他这样回应你…...
“这有什么呀,这很正常!你别这么较劲嘛。”
“具体怎么回事啊?他怎么说你了?你当时为什么这么回答啊?你怎么不辩解啊?”
“不理他不就完了吗?犯不着跟他们计较。”
“工作就是这样的,谁不是这么过来的,你怎么那么看不开嘛!”
我相信以上任何一个回复,都会令你很心塞吧。
为什么呢?
因为你会感受到自己根本就不被看见,不懂我,理解不了我。
久而久之,你就不愿意跟他再分享心里的事。
我们看着好像很用力的在帮助对方解决问题,但对方需要的恰恰不是你的用力。
如果这时只是简单而温暖的说一句:“遇到这样的事,你心里一定很憋屈吧?”既不显得要用力教导对方,又读取了对方的感受,让对方感觉你真得很懂他。
那你们的关系能不好吗?
同样,你也能和自己内心联结,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给自己更多的理解、接纳和允许。
那你跟自己的关系能不好吗?
外界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在的投射,我们处理好这些关系,一切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转变了。
好的关系,从来不是靠我们用力得到的,只需要我们轻松的用心用情即可。
对于自己的成长也是一样,不要掉进拼命“改错”的坑里。
慢慢来用心,而非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