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俞敏洪在个人抖音直播间直播时透露,新东方最大的业务要停止,将退租1500个教学点,课桌椅还要再送近8万套。

随即此消息就被刷屏。
随着“双减”落地,教育培训行业进入急速下滑状态,新东方当然难以幸免,市值缩水,大多数业务停止,俞敏洪一夜之间老了许多。
也就是在此种状况之下,他决定把新东方的桌椅捐给农村学校,将近八万套。
在直播中俞敏洪说:
“新东方最大的业务要停止,1500个教学点要退租。这些地方光是装修就花了六七十亿元,现在这些要全部退租,有违约金、押金,再加上学生学费的退款,员工老师的离职费用的退款,是巨大的一笔钱。”
他没有哀痛和无奈,只是娓娓道来,维持着一代知识分子应有的体面。
同时也做了后期的交代,新东方一直有一条规矩就是哪怕有一天新东方不干了,账面上也要有足够的钱退还所有学生的学费、并且支付离职老师的工资。
相比很多面对“双减”,迅速跑路的培训机构让人深感欣慰。

李世民曾赐给萧瑀的一首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我们都知道关于俞敏洪的过去,那是一段孤独,屈辱的历史。
高考三次才考上北大,到了学校被同学耻笑。
大三的时候因为得了肺结核,休学一年,成绩也因此落下了一大步。
毕业后留了校,在一个流行出国热的年代,他也想出国。
三年之后终于考上了,但是因为政策问题没能走成。
为了赚足够的钱出国,他在校外兼职办培训班当英语老师,结果被北大处分。

1991年秋天,28岁的俞敏洪离开了北大,离开了那个给他自信与自卑,荣耀和屈辱的地方。
1993年创办了新东方。
每个创业成功的老板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
新东方由开办以来,面临种种困难都跨过来了,这次也将是一次大幅度的变革。
但是我依然相信,俞敏洪能跨过去。
疫情来袭,更让我们确定的就是这个世界完全不在确定之中,所有认为坚固的东西终将会烟消云散,而这样的不确定会重组出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人物,俞敏洪无疑也是其中之一。
他代表着一个读书人的情怀,一个人活着的意义比活着本身更加重要。

乡村教育一直都是他的一个心结,在《十三邀》的采访里,俞敏洪在一所乡村课堂里说:
真正的本领来自内心,人最大的本领不是要靠外在的鼓励,外在的鼓励不管用的,我今天鼓励完了,明天你就忘了,要靠什么,自己内心的燃烧,你必须像太阳一样燃烧,不光自己能燃烧,还能够给别人带来温暖。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就想给别人打伞。
从农村走出来的他,一直坚信普通人的命运只有教育能够改变。
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关注乡村教育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跟城市孩子一样的资源,他鼓励他们走出大山,走向中国,走向世界,然后再把世界带回来。
在疾风中选择走向自己的理想,捐书桌椅子也好,还是关注乡村教育也罢,他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去获得知识,然后去改变世界。
弗兰克尔说: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而俞敏洪选择的方式就是责任,就像他自己说的原本的理想是想成为斯坦福那样的人,在一块土地上建一所学校,用自己一辈子的钱让它成为最好的学校。
理想和现实本就是互搏,他的互搏就是教育和资本,一边想成为一个教育学家,一边还不得不挣钱。

一个人能享受多大的成功,就能受得起多大的风浪,在这场风浪里他没有倒下。
不管这场捐赠是秀还是出自于真心,他都有他应有的担当和胸怀。
他曾说:
“生活,总是会无缘无故给我很多曲折。”
那么就祝福他在痛苦的世界里尽力而为,转型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