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心智成熟的旅途中,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是爱。
爱的定义。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爱不是什么?
爱不是坠入情网,爱不是依赖,爱不是精神灌注,爱不是“自我牺牲”,爱不是感觉。
爱不是坠入情网。
坠入情网不是自我界限的扩展,而是自我界限部分的暂时性的崩塌。扩展自我界限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而坠入情网不需要。心灵绝不会因此成长。
附:
自我界限:孩子从出生到一岁左右,能区分自己和外在世界的不同,知道自己的身材的大小、体能的局限性,这样的认知就是“自我界限”。自我界限的认识和发展,会持续到成年。
爱不是依赖。
过分的依赖只能导致病态的人生,患有“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的人。总是苦思如何或者他人的爱,却没有精力去爱别人,就如同饥肠辘辘的人,只想向别人讨要食物,却拿不出食物帮助别人一样。他们无法忍受寂寞,也没有自我认知;他们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全部寄托在同别人的情感关系上。
附:
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因为过分依赖而引起的心理失调,心理学家称它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最常见的心理失调症状。我们渴望依赖他人,心理健康的人承受这种感觉到合理性,却不会被它控制自己的生活。如果它牢牢的控制了我们的言行、行为和需要。那么它就不再是单纯的渴望,而变成了一种心理问题。
爱不是精神灌注。
精神灌注不是真正的爱,但是爱的起点。
爱不是“自我牺牲”。
人需要自尊自爱,学会自我照顾。不合理的给予和破坏性的滋养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给予者以“爱”为幌子,只想满足自己的需求,却从不把对方的心智成熟当一回事。
很多时候,我们自称为他人着想,可能只是为了逃避责任,满足自己的愿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个人意愿,核心动力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求。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事,真正的原因都是为了自己。
区别爱与非爱的关键不是自私还是无私,而是行为的目的。真爱的目的永远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
爱不是感觉。
把真正的爱和爱的感觉混为一谈,只是自欺欺人。把“爱”挂在嘴边,或者只是在脑海中去想象真正的爱,并以此作为爱的证据,这显然是轻而易举的事。而表达出爱的行动却相当困难。
爱是什么?
爱是付出实际行动,爱是勇气,爱是关注,爱是倾听。
爱是付出实际行动。
爱是行动,不是空想。爱的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
爱是勇气。
爱是为了努力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勇气。
爱是关注。
我们爱一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细心照料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我么必须把成见放到一边,调整心理状态,满足对方的需求。这种行为不仅促进对方心智的成熟,也能对抗自己内心的懒惰。
爱是倾听。
体现关注最常见和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
擅长倾听的人非常少。而在父母和孩子间,五种常见的倾听方式:1、直接让孩子闭嘴;2、不管孩子说什么,都不理睬;3、假装倾听,想着自己的心事,嘴上“嗯”、“啊”的回应着;4、有选择的倾听;5、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尽可能去理解它们的含义。而父母最关键的任务,是在听与不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真正的倾听,不论时间长短,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它需要倾听者做到全神贯注。
爱是一种特殊的“本领”,“非爱”的本质则是懒惰。
愿我们都能习得这种本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