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睡眠相关的理论
- 睡眠阶段理论:入睡时间-轻度睡眠-深度睡眠-眼动期间
- 有消耗才需要补充,消耗少则无需补充,不要一困就睡
- 睡眠时长相关的理论:并不是睡眠时间越长越好
- 睡眠和体温、褪黑素
感悟补充:
睡眠时间也分四个阶段,眼动阶段最易做梦,在该阶段醒来最佳。
一般6~8个小时睡眠为宜,可以完整经历这四个阶段。
对于脑力工作者,更需要的是放松大脑,指听音乐,欣赏令人轻松的作品,而不指睡更多的时间。
精力的补充与体力消耗并存,体力工作多,引起疲劳也就更容易入睡。
有研究表明体温有生物节律,体温越低越容易入睡,体温升高精神相对更好。
在黑暗的地方会分泌褪黑素,导致人们产生困意。反之,若精神不好,晒晒太阳也可以消除疲劳。
2.晚睡强迫症的危害
- 浪费上午时间
- 白天工作效率低
- 影响情绪和人际关系
感悟补充:
周末熬夜到凌晨2点,一个上午基本就没了,相当于用一个自由的上午置换两小时的熬夜时间。
早起的第一件事很低概率会去娱乐,更易接受有挑战性的工作。
3.为什么有很多人误认为熬夜工作效率高?
- 白天效率过低,对比之下晚上正常的工作效率被认为是较高
- 深夜干扰少
- 对于睡眠的紧迫感
- 与睡眠类型有关
感悟补充:
人群中只有10%~20%属于猫头鹰类型,但也不见得晚上效率真有那么高。
习惯性拖延到Deadline,发现不得不做时,效率会高。但如果本来是高价值的工作,紧赶快赶完成的工作却容易牺牲价值,反而竹篮打水一场空。
经历了几次晚睡死亡线挣扎,会产生晚上工作高效率的错觉,其实只是和正常上班时的效率相当。
4.为什么要用早起后的时间替换熬夜工作时间?
- 起床时间可以控制,从而保证完成睡眠周期,睡眠质量好
- 早起干扰更少
- 用睡眠时间置换的工作时间,效率高
- 早起可以保证一天的好状态
- 促进长期目标的完成
感悟补充:
无
5.如何克服入睡拖延症
- 确定一个时间点:固定下来睡觉的时间点,避免认为晚上的时间是无限的
- 改变一个观念:绝对不把晚上的时间当成重要的工作的时间
- 培养一个仪式:给入睡一个明确的信号
- 过渡:从娱乐-轻娱乐-入睡
- 放松或运动
- 实在无法入睡的时候要起床工作
- 用早起倒逼早睡
- 专门的睡眠环境,增强睡眠和床的联系
感悟补充:
打心底认为晚上是用来休闲的时间,则尽量保证白天的工作学习效率。
入睡前有个仪式感,加入一个入睡前的过渡过程。女生可以敷面膜,男生可以泡脚或者听音乐。这个过程属于轻娱乐,而且能让人感觉放松。
每天的适量运动增加体能消耗,可加大睡眠需求。
如果实在无法入睡,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会使人焦躁,紧张。另一个方法就是立即起床从事一些机械性的活动。
有早起的需求必然有早睡的欲望。
把床当作一个只睡觉的地方,时刻保持床面整洁。不到睡眠时间便不会轻易躺在床上,该睡觉时更容易放松下来入睡。
6.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 规律更重要:长期无规律的作息会导致无法熟睡,无法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段醒来;周末不睡懒觉
- 降低温度和增加褪黑素
- 不睡太久
- 不睡回笼觉
- 白天小睡
- 运动和接受阳光
感悟补充:
周末睡懒觉会影响工作日的睡眠质量。
入睡前把室内温度降低1~2度,尽量关灯睡觉。
回笼觉和午觉都有精力补充效果,也具有睡眠的四阶段。午觉只需半小时浅度睡眠即可,回笼觉半小时后进入深睡期,这时如果被意外吵醒会特别疲倦。同时,午睡不宜超过一小时,否则很难睡到眼动期醒来,
多运动会导致体温上升,晒日光减少褪黑素分泌,让困意减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