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阅读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最后的子弹终于还是在结尾送入了温斯顿的头颅。也许到你真正放弃思想自由,走向你人性的对立面时,肉体上的生存,还有必要么。
作为反乌托邦的三大著作之一,《1984》早已经获得了大量读者的认可与共鸣。我是从国外一份程序员的书单中获知并且产生了阅读它的兴趣。
“你出卖了我,我出卖了你”。省去该书前半部分的叙述,直接来到审讯环节。温斯顿面对自以为是同志,是兄弟会一员的奥勃朗,受到了无情的审问与折磨。这种不论肉体、心理、思想上的多重拷问,是个正常人,都是无法扛住的。正如奥勃朗所说的,我们有漫长的时间来改造你,我们不会仅仅满足于让你屈服,而且还要从思想上使你发自内心的对老大哥说出发自内心的爱。
其实前文铺垫已经很明显,加入所谓兄弟会的那一天起,你就是在走向毁灭之路了。有没有兄弟会不好说,但是你被思想警察盯上了,那么最后希望的火种也将熄灭。先让你有将孤身一人去战斗,去从事破坏、造谣等等一切可能推翻这个世界现有秩序的行动的觉悟。然而,这些都是不可能的,这些只是将思想自由者推向毁灭深渊的前奏与丧钟而已。
奥勃朗说,我们将未来构建于仇恨、残忍、毁灭之上,相比美好、纯真的乌托邦社会,我们就是要站在它的对立面。
奥勃朗在折磨温斯顿的同时,不正是在折磨读者自己么,通过不断的反面论调,让读者自己去反思究竟谁对谁错,2+2等于几。
2+2等于几,这个丑陋而又文雅的男人,充分诠释了在他们手中的那种翻云覆雨、黑就是白的可怕统治。不要说行动上的自由,连思想上的自由都是要被彻底摧毁的。不断重写、焚毁对于历史的记载,又不断的对现有人的认知进行改写。今天我们和东亚国交战,明天我们和欧国交战,世界是怎样的,历史是怎样的,真相是怎样的,都是我们说了算,我们想怎样,就怎样。
全书结尾后的附录写了一份关于新话的说明,这种新式英语,与双重思想相呼应。刻意减少整个语言的词汇量,不断消除词汇的拓展含义,正是应了那句,欲奴役民众,先统御文化。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会引发读者思考的书,也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书。这个世界看上去并不完美,正因为不完美,所以才真实。理想世界之所以让人心驰神往,因为它遥不可及,是人们心中基于良知、心所向往的乌托邦。而反乌托邦正是从方面,从美好的极端进行对于另一种世界的阐述,让你体会到一种绝望感。
然而,正是因为身处黑暗,所以才越加向往、并珍惜光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