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8
今天是女神节,祝福我认识的不认识的女神们永远青春!
朋友圈里特别热闹,尤其是同为教育者的老师们,有晒收到的鲜花、红包、美食的,有展示多种有趣文体活动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溢于言表。生活有了仪式感,我们就能活得精致美好,而不是一望而知平淡如水的生活。
感谢亲爱的社娥姐赠予我的书:毕淑敏的文集《轻轻走向完美》,我愿以姐为榜样,修炼自己的身心,坚持每日阅读,让经典滋润心灵,努力成长!
昨天晚上儿子就给我叠了一只爱心的青蛙,还有手工做得一枝花表达他对我的祝福。今天下午放学,儿子比着手机上的视频,想用图钉拼摆为我做一个小礼物,谁知试了五六次,都没成功,儿子又在网上找到每一步的图解,还是没做好,而且儿子还没写作业,花去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他情绪就有些急躁,哭了一会儿,我安慰他说没事儿,我收到他的心意了。
今天上午阅读了徐杰老师品鉴罗浩宇老师执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陌生化导读的艺术。罗老师设计的4个环节很值得学习:观书名,猜内容;猜故事,识人物;猜关系,激兴趣;做对比,读原著。读完课堂实录,佩服罗老师在课堂中巧妙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总想着自己在课堂上尝试去上这样的名著导读课。
今天下午阅读了刘恩樵老师语文教学常识20讲当中的第1讲《常识的力量》,语句朴实,道理深刻。
刘老师借用白岩松的文章《常识、理性与信仰》、吴非老师书中的序言《教育所做的一切是践行常识》、周国平老师《周国平论教育》文章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常识是一种公理,是一些最基本的道理,是一些最最重要的规律,是必须的底线,是万丈高楼之根基。
接下来刘老师指出了当下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守着一本教参与一本教材,凭着一年复一年的重复中获得所谓经验,在课堂上以应试为策略,以分数为目标,演绎着语文教学。
所以,关于语文教学,植根于中国文化中的语文教学不能丢了常识!我们要尊重常识,捍卫常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