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不可分,坚持不懈不倒翁。
欢迎来到箜的世界。
今天分享的是《21天学会思维导图》第四天的内容,主要讲发散思维及思维导图演讲的应用。
一、发散思维
当我们用语言表达想法的时候,随时会有一些新的念头和想法产生,答案并不唯一。如请用以下词语造句:
早晨 心情 路上 上班 奇妙
例如:今天早晨起来,我的心情就很好,上班的路上发生了。
现在轮到你造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造句过程中,你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或者想出一些其他的词语。
我们的大脑具有这样的特性,当任何信息包括语言、文字、音乐、气味进入我们的大脑,大脑就会海量收集已有的信息,让这个主题更加丰富。
我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与此相关的很多场景,注意,这里是场景!这也就意味着包含画面、人物、语言、连续的内容和感官体验。这些都源自你的记忆库,回忆时的信息点越多,你的记忆也就越清晰。
发散思维的主要功能就是为随后的收敛思维提供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案。正如我们以前讲过的头脑风暴。
发散思维我理解的就是一个简单的词,每个人看到后可能扩展的内容或联想到的东西就不一样 。根据每个人的经历和脑子里存储的东西不一样,出来的内容也各不相同。
而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就是这样,写出关键词,能让你扩展整句话。所以一篇文章,如果用思维导图概括,你也能只看关键词就能联想到相关内容。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四:演讲。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离不开演讲,因为当我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时候,其实就是演讲。
我们先从演讲目的的四个类型开始:
(1)改变他人信息:如团队例会,财务报告会,季度报告,项目评估。
(2)改变他人能力:如学术论文,烹饪秀,课堂演讲。
(3)改变他人行为:如工作面试,营销宣传,产品发布。
(4)改变他人信念:如毕业演讲,业务介绍,TED演讲。
再讲讲演讲通常要经历的几个环节? 如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8446312/ab79e75e4e6e8339.jpeg)
第一个环节,制订计划。
包括演讲的主题或名称,演讲时间和时长,地点(熟悉的场地还是陌生的场地),对象(熟悉的还是陌生的)。
第二个环节,准备演讲稿。
随着准备越来越完备,内容也慢慢清晰起来,这需要结构化的表达,大致有以下几点要求:
(1)标题显目新颖。
(2)称呼能吸引对象——简洁有力(制造悬念)。
(3)开头营造气氛。
(4)正文突出中心——言之有物,观点新颖(到达高潮)。
(5)结束语加深印象——画龙点睛,耐人回味。
第三个环节,练习。
一场大型演讲需要演讲者克服恐惧,可以是演讲者的个人练习,也可以是场景练习,带观众一起练习,进行实地彩排。
第四个环节,现场演讲。
提前的准备、彩排为的就是此刻的精彩呈现,现场发挥及经验运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何完成一篇结构化的演讲稿。
第一,标题。要求:显目新颖。
第二,称呼。要求:吸引对象——简洁有力(制造悬念)。
钱其琛在2002级外交学院开学典礼上演讲时的称呼语:年轻的同行们!
第三,开头。要求:营造气氛,引发听众产生同感;打开局面,引入正题。
(1)用具体事件、实际例子开场。
(2)用故事和笑话打开局面。
(3)用自我介绍开头,让听众尽快了解你。
(4)用感谢称颂的言辞开头。
(5)用符合听者利益的话作开场。
(6)用提问并让听众回答的方法。
(7)用道具展示物进行实地演练。
(8)用名人名言或专家的佐证。
(9)先从一个共同的赞同点开始。
(10)制造紧张的气氛。
(11)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第四,正文。要求:突出中心——言之有物,观点新颖,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纵横自如。
第五,结束语。要求:加深印象——画龙点睛,耐人回味。
(1)演讲稿无论长短,必须有一次或数次高潮。
(2)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要注意留有伸缩的余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8446312/6a4ae399da39a4ee.jpeg)
好啦,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明天继续!
作者:箜
若是同频伙伴,欢迎留言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