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推荐一本书

推荐一本书

作者: sjj5227 | 来源:发表于2018-09-07 18:32 被阅读0次

    在今天,每一秒钟,就有几十条信息想要占据你的注意力。

    麻烦的是,这几十条信息中还有许多矛盾的说法,强迫你必须在其中鉴别真伪。

    今天是个信息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信息能力,那就像是不识字的文盲一样,前途无“亮”。

    所谓信息能力,可分为两个维度,一是评价信息质量之高低的能力,二是搜寻并获取优质信息的能力。前者简称为信息评价能力,后者简称为信息搜索能力。

    这里的“信息”是一个极广义的概念。评价某人之实力或人品,评价某电影之观影体验,评价某书之思想价值,评价某菜品之美味程度,评价任何一番话是否可信,都算是信息评价能力。而主动获取各类优质信息的能力,便是信息搜索能力。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重塑:信息经济的结构》(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并不是一本训练读者信息素养的教材,但它或多或少能起到这个作用。三位作者均是理论物理学背景,讨论起经济学问题,或有旁观者清的优势。

    作者将信息能力看作识别产品质量的能力,如果我们把“产品”和“质量”这两个概念放得宽一些,那他们说的信息能力和我说的信息素养就是一回事。

    其实,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多样化商品百花齐放的市场才是更好的老师。这里并不是贬低中小学老师或大学教授的对于学生的教育价值,我只是想说,人更多是通过非正式学习的渠道,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市场竞争中优化自己的选择,就是一场无处不在的开卷考试。如果你反感考试,那可以把“开卷考试”换成“实践练习”也行。

    再通俗地说,教师更多是辅助学生自己学会知识,而不是教会学生学会了什么知识。而学生们也会从同学、书本、互联网上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人类这种模仿能力极强的动物,有样学样的本事,绝对是万物之灵长。

    教师和学生都是人,也都是信息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在市场中,买的没有卖的精。也就是说,商家一般居于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地位,消费者显得更弱势。这样一来,商家似乎就能赚到更多的利润,消费者好像要吃亏。卖鞋的商家知道自己卖的鞋子究竟是多少成本,而买鞋的消费者却不知道。

    然而,消费者也不是傻瓜,他们的信息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消费者可以在电商网站上看到其他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还能在一些点评网站中看到书评、影评。一些消费者还会从他们信任的KOL那里获取参考信息,以辅助自己的消费选择。这些KOL往往也是很精明的人,有些KOL对产品质量的判断能力,甚至不比卖家差。

    就以本文为例。我向大家推荐《重塑:信息经济的结构》这本书,有的读者会基于对我的信任,直接购买了这本书。有的读者还会去豆瓣、当当、亚马逊、京东、淘宝等电商网站上看看其他消费者的评价。还有的读者会去问问身边的朋友的建议。

    这些消费者就是在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己的信息能力,让自己能对这本书做出更合理的信息评价结论,最终决定要不要购买。

    长此以往,消费者会变得越来越精明,越来越擅长识别高性价比的商品。不过,消费者虽然会变得精明,可商家或许会变得更精明。他们或许会利用消费者提升自己信息能力的机制,在信号中人为加入许多噪音,以混淆视听。

    举个例子。因为丹尼尔·丹尼特的《直觉泵》中译本将要出版,我今年7月30日去了趟湛庐文化在北京东五环附近的办公室,和他们的编辑聊得很开心。大家想想,我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收了人家的好处,然后昧着良心给大家推荐我内心深处并不认可的书呢?

    假定我不是这样的人。那么大家所信任的其他KOL,会不会是这样的人呢?大家平时购买衣物、化妆品、电子产品等商品,会不会选择听从KOL的建议呢?这些KOL是否足够诚实呢?

    有些消费者想到了另一种办法。一般看来,收买几个人是可行的,但收买一大群人,几乎就不可行了。所以,我们会参考大众的建议。假定某几位专家为一部电影站台,而几万观众在豆瓣上集体打差评,那大家会相信这几位专家,还是几万豆瓣用户的差评呢?

    最后得把话题收回来,我们再来看看本书作者在第五章总结出的几种典型信息获取方式:

    1.浏览:浏览各种各样杂七杂八的网页。

    2.搜索:主动将关键词输入搜索引擎中,搜索相关信息。

    3.耕作:通过维基百科、Quora、知乎、豆瓣等网站,获取高水平用户耕作出的优质信息。

    4.喂食:让信息中介根据消费者的过往信息消费历史,推测出其信息需求,然后从市场中的海量信息中为其做出个性化推荐。

    作者认为:“在浏览-搜索-耕作-喂食这几种模式中,越向左越多样,越向右越高效。”

    不过,也有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模式越高效多样性问题越严重,如果没有合适的对策的话,多样性将受到损害,久而久之,也许“喂食”退化成“喂屎”我们还全然不知,因为信息寡头不会给我们留下其他选择,也不会真正在意信息市场的生态。”

    为了解决这个现象,我目前所采取的方案是针对个体之信息素养能力的训练,而且最好从小学生开始。从小就要训练孩子们的信息搜索、信息评价、信息处理、信息输出能力。理想状态下,这些孩子将来能成长为优质信息的输出者,进一步提升观念市场上优质信息的浓度。其中的佼佼者还将有能力以人力的形式承担“喂食”模式的重任,也就是所谓的师资培训。

    又扯远了,不过因为最近在做一个针对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训练的项目,下一步就是师资培训的计划,所以脑子里会有意无意地往这个方向思考。

    总之,对于想要了解信息在人类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的读者,这本《重塑》很值得阅读。本书不仅思想有趣,文字也很有趣,既符合经济学帝国主义者的胃口,也符合反经济学帝国主义者的偏好,而且篇幅也不长,读来一定不亏。

    不过,我推荐此书的主要动机,不在于经济学,而是看重它对于信息素养能力训练的教育价值。在本书的第一章(21页的图),我们将看到一种类似免费午餐的效应。它指出,商家在某个阶段,非常乐意提升消费者的信息能力。如果某个商家一直站在科技的最前沿,那它将一直愿意为消费者提供“免费信息午餐”。

    就以可汗学院为例。可汗学院的所有课程都供学习者免费学习,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而是因为可汗本人相信自己正走在教育的最前沿。他相信自己的那套由“掌握式学习”、“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混龄教学”、“教学相长”等关键词组成的“教育哲学”,比传统的教育模式要好很多。而他要做的,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能力,让他们认识到可汗学院比许多学校都要强。

    在和王非博士讨论人类的理性思维倾向时,我们都认为,这是一种反人性的行为模式。他问我为何依然对理性思维教育市场充满乐观。我回答说,是因为自己的无知,因为我没有看到悲观的现象。但如果要从理论上回答,我之所以乐观,是因为我相信,消费者的信息能力始终在提升。

    至少就我看到的现象,愿意认真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了。这种人不是那种想要学些冷知识然后跑到别人面前显摆的人,也不是那种考前临时抱佛脚,以便拿到高分的人。而是那种对学习充满着内在动机的人,他们真的热爱这些知识,而知识所带来的财富、名望、权力、地位等东西,只不过是副产品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推荐一本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fh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