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伙伴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给大家做读书分享,也很珍惜这次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机会。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本书,书的名字叫做《不抱怨的世界》,我读过也买过很多书,有文学类的,有科普类的,有经济学的,有互联网的,有工具书,有历史读本,也偏爱读这些书,但我很少买这类从书名就能看出很鸡汤的书,因为我觉得自从有了互联网之后,网络中充斥着心灵鸡汤,鸡汤软文,鸡汤格言,而这个时代的人也大多数也都能煲上几碗鸡汤。这本书是很多年前一次公司组织的员工活动上随机发的,随手就扔进了我的书堆里,也从来没有翻看过。最近,范亚男主任在组织大家做塑型的社群打卡活动,范主任知道我家里藏书多,想让我分享一下读书心得,在我和范主任不断的推敲和思索下,确定了读这本书。
原因有三,其一,无论是做塑型这类社群活动,还是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己,心态最重要,而有一个好心态的基础就是不抱怨,在我们的企业文化中有一条是鼓励和赞美别人,这也是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不抱怨的重要性,我们的共同文化基因就是不抱怨;其二,要想做到不抱怨,就需要清楚的知道什么是抱怨,我们为什么要抱怨,它带来的害处是什么;其三,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能帮助我们察觉抱怨情绪,从而达到最终的不抱怨状态,修炼不抱怨的时候会经过那几个阶段。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开启今天的读书分享,在分享前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威尔·鲍温(Will Bowen),美国密苏里州基督教会联盟的主任牧师,在成为牧师之前,他有多年从事广播和销售的工作经验。他热爱运动、圣经史、骑马、旅游、阅读,并发起了著名的“不抱怨”运动,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不抱怨"运动,是这样的,它邀请每一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色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 不到一年的时间,全世界就有80多个国家、600多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本书是畅销了全球80多个国家,世界500强企业团购率第1名,当然,也包括我们公司。很多名人感动推荐,如冯仑、唐骏、张德芬、奥普拉等。亚马逊,金石堂、诚品书店励志类销售榜冠军。这本书可谓是一本世界级的励志书。
言归正传,接下来我们按照推荐大家的原因来拆解这本书。
第一部分,
其实人生的状态是处于积极或消极交相变现的连续状态中的,没有人可以一直积极,我也没见过有人可以一直的消极下去。抱怨不可怕,人人都会抱怨,只不过我们很少察觉到而已,也不要恐惧它,要正确面对它们。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时间,很难把控的也是时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家的人生都被切割的碎片化了,信息膨胀化,而时间又变得更加宝贵,这样宝贵的注意力我们更应该放在我们想要的东西上,而不是那些不要的东西上。抱怨就是把注意力的焦点聚焦在那些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它谈论的是负面的东西,是错误的事情,而通过注意力的加持,这些错误也被放大了。它开始消耗我们的时间,吞噬着我们的能量,让我们进入到惯性的状态中而无法自拔,更有可能是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的焦点必须要放在我们希望发生的结果上,而不是我们不要的事情上。美国肯尼迪总统说过:“有些人是看到当前的现状,然后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则是梦想着未曾出现的景象,然后问为什么不是那样?”
第二部分,
既然抱怨这样不好,那人类为何还进化出了这种功能呢?抱怨其实是我们人类进化而来的产物,它是我们几亿年前应对危险的警戒反应,只有哺乳动物进化出了这种用尖叫和哭闹来警示部落遇难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要排斥它,要正确面对它,只不过我们现在不在需要它了。
那什么样才是抱怨呢?这里做了一个广义的概念,就是抱怨、闲话和批评。以下将按照这三个词分别阐述。
抱怨就像口臭一样,自己不察觉,别人已经感觉到了。本书讨论的抱怨,是被说出口的抱怨,闲话和批评。说出口了就会改变周围的气场,也会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为什么要抱怨呢?有几种动机,
1.表达哀伤、痛苦和不满;
作者讲了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他的家里住在一条市区路和高速路对接的拐角处,这里的高速路有些像我们的滨河路和中环路一样。美国人都喜欢养狗,家里养了一只感情非常深厚的金毛,而且是放养的,小女儿特别的喜欢它。有一天这只狗自己在路边玩的时候被飞驰而过的车撞成了重伤,而肇事车辆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疾驰而过,作者怀着愤怒和不满追赶上了肇事车辆,并用言语控诉对肇事司机的不满,而肇事司机却慢条斯理的说“我知道撞了你的狗,那又怎样?”,相信大家遇见这种情况肯定会动手,而那位肇事司机有慢条斯理的说,“这位先生,你如果打我,那就是伤害罪”。然后微笑着离开了。随后作者疯狂的写日记,宣泄自己的怨言,却在第三个难以入眠的夜晚在纸上写下了一句令人诧异的话“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的人”,的确如果那个肇事的人一定没有经历过像我们一样珍爱过动物的经历。这件事也从侧面揭示了,你抱怨的伤害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你如果大声喊“痛”,伤害就会出现;如果抱怨,就会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经历过那么严重的经历,抱怨的事情也没有那么重要。
2.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
我们在抱怨的时候,可能会尝到注意力与同情心的甜头,就像现在特别火的《吐槽大会》一样,我也非常喜欢看,每季每期都观看,收视率很高,这也是它为何火的原因,抓住了人类的需求;
3.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为逃避责任或现实找借口。
这种情况我们也经常遇见,现在公司工作特别多,每个人都要肩负着很多工作,员工从过去分工明细的单一执行,变成了现在的项目负责,每个人都担负着更大的职责,就比如过去范亚男主任只需要讲好自己的课就可以了,而现在为了大家能更好的成长,为大家事业添助力,她还需要学会社群的运营,而我做为一个项目的负责人,还需要具备讲课的能力,这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要求。每当我压力特别大的时候,我心中就会跑出一个强烈的声音,放弃吧,为什么要这么累呢?图什么呢?等等一系列抱怨的声音,但我从来不会和别人说,我还有一个更强大的声音在督促我,别被自己的欲望打败,我战胜它就是胜利。其实,人类有很多欲望,这些欲望帮我们在进入社会的组织形式之前战胜了其他物种,变成了这个星球最成功的物种,他们很重要,也很顽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已经与那个原生的人类群居不同了,需要我们反欲望思考,反欲望行动。
再说闲话,我记得小的时候,父母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从没见过他们在背后说被人的坏话,如果有人这样在他们面前说了,他们也会制止住,这也是影响了我这一生的行为准则。书中给出了一个更明确的定义,1.你说的话是恭维那个不在场的人;2.那个不在场的人如果出现了,你也可以一字不漏地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反之就是闲话。如果当事人做了一些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呢?其实,健康的沟通方式是,直接找到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和其他的任何人谈都是抱怨,这只会继续制造麻烦,而不会解决问题。
再说批评,批评是带着利刃的抱怨,通常是针对某人而发出,意图贬低此人。其实这也是在默许此人以后他可以依然如故。既然你们都认为我是这样,那我就这样好了,这也是我经常能听到的话。批评其实也是一种自夸,当你发现别人有这些缺点的时候,你指出来,其实你是想说看我,我就没有这种缺点,有时候未必是这样的,其实很多时候自己也有这些缺点。
咱们再说说抱怨的危害,据调查有三分之二的疾病是源自于病人的心理。我们也有经历过这样那样的实例,有因为心态好而延长癌症带来的伤害,也有人因为心态不好面对癌症而人生崩塌的,抱怨疾病并不会缩短生病的时间,也不会降低疾病的严重性。抱怨疾病只可能是企图用汽油来灭火。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的人,无论是抱怨,还是感恩,他们都会彼此吸引,反之相互排斥。这就是行动上的“吸引力法则”。经常抱怨的人是一个能量黑洞,他能把身边的人的能量吸干,让别人萎靡不振,有正能量的人都会慢慢的远离他们。我们也不能强求的改变他们,如你抱着改变他们的想法,你就会进入到抱怨的漩涡里,我们只能改变自己,以身作则,去影响他人。
第三部分,
修炼不抱怨的心态会有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无意识的无能(意识不到自己在抱怨);第二阶段,有意识的无能(事情发生后意识到自己在抱怨);第三阶段,有意识的有能(说话之前就刻意的避免抱怨);第四阶段,无意识的有能(你开始把心思放在你想要的东西上,在困难出现时你不会向他人提起,而是开始寻找隐含在其中的好),这是本书的章节划分。
我们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帮我们修炼呢,本书的作者提倡使用紫色手环的方法。形式不重要,目的更重要,我们可以在自己裤兜里放一枚硬币,当你发现自己抱怨的时候可以把硬币放到另一个兜里,直到持续在一个兜里放21天为止。
以上是监督自己的形式,我们还要有实际的行为准则,以下我总结了几点,有些来自书中,有些是自己的感悟:
1.让自己说出来的话具有建设性,而非破坏性,如果无话可说,就保持沉默吧;
2.给自己定一个“不爽日”,例如:每个月15日。每当自己想要抱怨什么事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要等到15号才能抱怨,等真的到了15号你已经忘记了为何要抱怨了;
3.当你在“处理”某项经验时,要确定自己说的话都是聚焦于你的感受,而不是去重塑或定义这件事。长用的感受词,如:生气、难过、高兴、快乐、愤怒、害怕、欢喜。
4.每天早晨起来写一件感恩的事,让自己的一天充满正能量;
5.最关键在于不要谈论放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