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80209 孩子爱打人,怎么办

180209 孩子爱打人,怎么办

作者: 夜蝴蝶FLY | 来源:发表于2018-02-09 22:48 被阅读0次

    情绪脑 冲突管理

    一、每日新知

    (一)检视阅读文章

    获得成果:

    本篇主要解决2个问题:

    • 孩子打人背后的规律
    • 孩子爱打人应该怎么办

    泛读每一段,获得关键词:

    观点一:

    不论是“孩子被打怎么办”,还是“孩子打人怎么办”,都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孩子性情不同,发生肢体冲突的原因、场景不同,没有什么放诸四海皆准的办法。

    问题一:

    家长应该怎么办?

    解决方案:

    了解孩子成长的一般规律,分析孩子打人背后的原因,并且在孩子打架时做出态度坚定的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打好预防针。

    1.规律及打人背后的原因:
    • 人的大脑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思维、自我控制,而孩子的前额叶远远没有发育成熟,前额叶真正发育成熟要到二十几岁。所以孩子不能像大人那样“深思熟虑”,行为容易冲动。
    • 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说不清楚就会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就大发脾气。
    2.出现攻击行为的常见场景如下:
    • 孩子的需求没得到满足
    • 是孩子与别人发生冲突,例如:两个小朋友挣抢一个玩具
    • 孩子已经习惯性打人,例如:总有那么一两个孩子爱招惹别人,一会儿揪这个人的头发,一会儿又踢那个人的屁股。
    问题二:

    孩子正在打人,怎么办?

    • 要立刻坚决地制止,注意态度坚定,握住孩子的手,带他离“打人现场”稍微远一点
    • 跟孩子一起回顾事件,认同孩子的感受。
      我们大人这时应该充当孩子的前额叶,帮他理性思考。要理解孩子,帮助他梳理问题所在,然后跟他一起想解决办法。比如,孩子跟小朋友抢玩具打架,你可以这样跟他回顾: “你刚才非常生气。你想玩那个小汽车,他却不给你,对不对?” 这样说,孩子感觉被认同,会开始平静下来。
    • 邀请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接着,你可以邀请孩子想办法:“其实,你想玩小汽车,还可以想其他办法。跟他商量一下,用其他玩具跟他交换。要不然,轮流玩也行。或者,你还有什么办法?”当孩子开动脑筋,开始想办法,他的理性脑启动,就不再受制于情绪脑。即使孩子并没有想出其他方案,也会变得更加冷静。
      孩子冷静下来后,别忘了跟对方道歉。道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是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学会表达友好。
    问题3:

    孩子有了“打人”的习惯怎么办?

    • 建立亲密亲子关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 反思孩子的成长环境中有没有鼓励暴力的因素
    • 另一种极端的方式是,一看到孩子打人,家长就觉得特别气愤,揍孩子一顿,用惩罚的方法让孩子“长记性”。
    • 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纯粹讲道理也不太行,他们可能似懂非懂,印象不深刻。如果能用一些载体把道理“生动化”,效果会更好。
      用假装游戏的方法,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规则。我常用的方法,是把手和脚虚拟成手宝宝和脚宝宝,让孩子觉得手宝宝和脚宝宝是独立的,而她的任务是教会他们遵守规则。比如,孩子想打人的时候,是手宝宝不听话了。我可以先跟孩子约定一个“暗号”,叫手握拳、再张开,表示提示手宝宝,不要打人。等到孩子真的快要发脾气的时候,我在她面前握拳、再张开,提醒孩子,“手宝宝不要打人哦”。 三四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理解并遵循这样的“暗号”提示了。

    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结论先行,给出自己的观点
    • 引导性提问,既然没有统一解决方案,那应该如何处理?给出答案。
      (why)说明规律,经常出现打人的现象发生场景。
      (how)针对2个问题详细说明解决方案。正在打人与已经打人成习惯的处理。
      因果,承接,并列关系

    自己重新构建

    打人怎么办,为什么会打人,打人出现的几种场景,如何预防孩子打人
    自我认知中,3岁以内的孩子打人和大人理解的打人不一样。他们是由于不知道如何和伙伴相处,或者在玩的过程中,出现冲突如何处理,再或者是在玩的时候,和对方玩乐打闹时 ,对自己的行为没有预估对对方产生的影响。例如和姐姐相处中,会出现打闹时,突然一下打着姐姐很疼,姐姐就会哭。是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能力进行预估产生的。还有一种现象是大宝好像已经“习惯”了打人,姐姐在做事,或者看到其他小朋友,就会上去摸下,踢下。力度也比较轻,这种行为在所有人看来就是打了。
    自己重新来写的话,自己会先列出来孩子打人的场景,然后再针对每个场景分析原因,再来给出解决方案。
    和作者相比,作者更是考虑到了差异化,并将规律性的原因写在最前面,这样给出的指导方法更高维,其实也就是老大说的原则>方法>实例。

    自己的收获

    • 规律很重要,可以给予更高维的原因解释,减少试错的成本。
    • 在给出问题解决方案时,也要考虑差异性的问题。
    • 在文章结构上,可以采用表面观点-引出问题-分析原因-找解决方案的结构来做。

    二、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得到《DR.魏家庭教育宝典》080 如何让孩子学会非暴力沟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80209 孩子爱打人,怎么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gq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