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中美互联网”!谢谢!
二维码在如下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KyJc-B2x_qafxeOU_ZwUA
硅谷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电子战。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参战。在1941年的时候斯大林就给丘吉尔提议夹攻德国,但当时美国还未参战,英国实力不够,诺曼底登陆行动被推迟到1944年。在登陆前,英美确定战略轰炸的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军事、经济和工业实力,摧毁德国人的斗志,使其丧失军事抵抗能力。轰炸的顺序为潜艇工业、航空工业、交通运输系统、石油工业等。
1904年4月30日,德国的Christian Huelsmeyer申请了一项名为telenobiloscope的专利。这是一个利用电波来探测远处金属物体的发射一接收机系统。Telemobiloscope设计用来防止轮船之间的碰撞,但该系统最初没有考虑测距功能。后来德国逐渐研制成了舰载(Seelakt)和地基(Freya)两个系统的雷达。该阶段被视为雷达的雏形阶段。
二战德国的炮对空射击并不是单单一门炮就可以完成的,这包含一套系统,能够完成对目标飞机距离,速度,角度等等射击诸元的测定,然后这些射击数据会传达给各门炮(一般来说都是一个阵地多门炮一起的),然后炮手给炮弹装定引信,在此过程设定爆炸高度和时间等信息,在由雷达控制中心提供给炮组发射角度,延迟时间,炮弹在敌机飞来的路线上爆炸。虽然美军的轰炸取得了明显的战果,但是,现实与他们最初的设想之间的一个重大差异是,美国轰炸机部队正在遭受越来越大的损失。
盟军认识到德国防控系统非常先进、完整和强大。他们必须研究这个系统。1942年到1943年期间,美国在哈佛大学建立了高度机密的哈佛无线电研究实验室(Harvard Radio Research Lab,RRL),实验室集中了800名各路精英,研究通信情报和电子作战。实验室主任是特曼。他们研制出一系列的电子产品,击破了德国的空防系统。为了让德军的雷达失灵,盟军把大量特殊宽度的铝条撒到空中使雷达失效。这一招瘫痪了德军的防空系统。
二战永久性地改变了军事机构和学校的关系。此前,军事机构自己建立实验室,自己组织人员搞科研。就象海军搞飞艇时那样,虽然海军把飞艇基地选在了硅谷,但它对硅谷没什么影响。二战期间的情况就不同了。二战期间成立的美国政府的科研与发展办公室(Office of Scientific and Development,OSRD)主任是特曼的老师布什,他认为可以让大学参与军事科研。于是大学直接从军方获得科研基金。OSRD一共把4亿5千万美元投入到武器研发,麻州理工拿了1亿1千5百万美元,加州理工拿了8千3百万美元,哈佛和哥伦比亚大学拿了3千万美元,斯坦福只得到了5万美元。当OSRD给特曼打电话时,特曼觉得,他们根本看不上斯坦福大学,他们没有把斯坦福大学当作是科研性大学。特曼只得离开斯坦福到波斯顿(Boston)去领导这个哈佛无线电研究实验室。
战后,特曼回到斯坦福。他决心让政府改变这个偏见,他要把斯坦福建成一个全美国最好的微波和电子研究中心。特曼把哈佛无线电研究实验室的11位同事全部聘到了斯坦福,建立了斯坦福电子研究室(ElectronicResearch Lab,ERL)。开始,他们只能做基础研究。1946年,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Officeof Naval Research)给了他们第一份合同。1950年,特曼已把斯坦福的工学院变成了西海岸的MIT。
由于二战中曾被政府完全忽略过,特曼决心把斯坦福的资源集中起来,帮助政府了解冷战时苏联在干些什么。特曼在哈佛学到的技术,通信情报和电子作战,变得至关重要。这次,斯坦福已经成了国家安全部(NSA)、中央情报局(CIA)、海军(Navy)和空军(Air Force)的科研中心。以电子战为形式的冷战就这样开始了。
苏联全面继承了德国的防空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地对空导弹,战斗机上装了雷达,还有中程弹道导弹,洲际导弹,潜水艇水下发射导弹,等等。斯坦福帮助军方寻找苏联雷达的位置,同时研究如何躲避苏联雷达,以便在对苏战争中,使美国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B-52能安全飞到苏联境内。这时,目标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的电子情报(ELINT)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斯坦福才真正成为冷战期间国家安全部、中央情报局、海军和空军的科研中心。特曼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思想,他不想成为一个军方的制造机器,他只做科研,让他人去建公司,让军方给他们钱去创业,他只提供咨询。这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头脑的出头脑,硅谷繁荣了起来,那是1950年代。这一时期的硅谷,是微波谷(Microwave Valley),代表产品为超短波真空管,返波管,和行波管等。
当时特尔曼研究斯坦福的遗嘱,他发现一个漏洞,换言之,他找到一个BUG。说这个地不能卖,但是没有说不能长期出租,美国有个法律说地可以租99年,而且还可以续租。1951年,特曼与校长斯特林(WallaceSterling)商定,用斯坦福的土地,建立一个高技术工业区。后来,工业园区改名为研究区,成为把技术从大学转让给公司的一种手段。这些公司都是电子工业中的高技术公司,这是特曼私人关系最多也最熟悉的领域,也是他认为最具潜力的领域。特曼为科研和生产穿针引线,造就了硅谷。也使斯坦福研究区成为美国和全球纷起效尤的高技术产业区。
特曼改变了创业公司和高校的规则,现在硅谷的文化始于他:
鼓励毕业生创办公司
鼓励教授为公司做顾问
特曼或者其它教授入董事局
技术、知识产权转让变得容易
本的科技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开始
容忍失败成为硅谷文化的一部分
斯坦福附近的伯克利分校也是当地一间知名学府,但伯克利和斯坦福的文化截然不同。冷战期间,伯克利大学负责研究的是核武器,极度的保密性让伯克利的科研人员很少能够外出创业,将学术成果用于商业开发。
斯坦福工业园区的成立解决了校方的财务问题,也提供了许多刚起步的科技公司一个栖身之所。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廉·肖克利(Wiliam Shockley)的到来,让仙童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发明了肖克利二极管而声名大噪的肖克利,为了就近照顾生病的母亲而将他的半导体实验室搬到了加州。虽然他有着无庸置疑的技术实力,但他的管理能力却不足以让他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他手下的八个人在1957年决定辞职,这件事激怒了肖克利,甚至称他们为“八叛徒”(Traitorous eight)。这八个人离开后得到Fairchild Camera and Instrument的投资,共同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凭借着强大的研发实力,仙童半导体的业务一飞冲天,并在1966年成为第二大的半导体公司。
也由于仙童半导体已经成为母公司的金鸡母,引来公司高层不断干涉内部的决策。在似曾相似的情景下,八位创始人先后离开了仙童半导体,而这让半导体的创业风潮如春火燎原一般,将仙童烧成硅谷。
英特尔(Intel)、超微(AMD)、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苹果(Apple)和Google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都直接或间接的受仙童半导体的影响,可以算是这家硅谷元老企业的子子孙孙。在八位创始人当中,有些人创办了英特尔和超微等新的公司,有些人和一些公司人才则创办风险投资公司,让仙童吹起科技创业的风潮。
Google和Linkedin都曾经得到仙童半导体创办人或员工的投资,Steve Jobs在创办苹果的期间更多次受到创办人之一的Bob Noyce的指导。他们鼓励离职创业和积极协助新创公司的作法,让这家公司的影响力不断开枝散叶,更使得这个地方成为创业家的应许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