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作的流程成为一种常态的时候,它一定有着属于自己的固定公式,只要认真的对待,就能发现并掌控它。
初入行业的人,开始工作的态度多半是认真的。往往过了一年半载后,就开始浮躁,感觉自己什么都会了。往往那些工作多年的老人会说,自己现在什么都不会。看似工作中的小事,感觉每个人分分钟都能搞定了,这个时候是最容易懈怠的时候。就好像我的一个做服装的朋友,从最初的帮别人卖货到现在自己开了个服装批发店,有时还会让加工厂帮他加工。原以为自己都会了,毕竟也算是在服装界混了几年了。
就在前几天,他遇到了一个大客户,对方想让他帮做货,数量大,需要他报价,当他沾沾自喜的报完价并算着能赚多少的时候,客户不再跟他联系。他很苦恼,就约了大家出来吃饭,并且找大家商量对策。
当我问他价格是怎么报出来的时候,他的回答非常让人吃惊,“我估出来的,客户的尺寸要加长加大,面料肯定多,我就在原有的基础上多加她几块钱,然后报价的。”我问她客户要求具体尺寸了么?他回答:“没有!”我再问他:“你的这个款的用料是多少,成本怎么算的?”他回答:“用料工厂的知道,我不知道。我就让工厂给我做一件出来多少钱,我能接受就行了。”这个答案貌似合理,却又非常不合理。当我告诉她成本的预算应当是从面料到辅料,到加工,到包装,运输……一系列的成本核算时,他说他都是算个大概。
现在,他终于知道这个单为什么会飞了。他做着所谓正常批发到二批,甚至是三批的运作模式。却也犯着一批不该犯的错,显然他比二批,三批要专业的多,因为他知道去哪里找面料,去哪里找工厂加工。但是他却不懂得具体的成本核算,尤其是面料的核算,就是因为少了这么一点点,就显得不太专业了,显然那位大客户比他知道的多一点,就比他更专业一些,所以更容易放弃和他的合作。
所谓的专业,有时候只是多知道那么一点点。往往就是这一点点,在关键的时候或成为我们翻山越岭的天梯,或成为我们跨山越海的屏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