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4D户外实践活动安排在雁门关附近的“白人岩”。我们7个大人,1个娃娃,一只3个月大的阿拉斯加狗,2辆越野车,载着零食、红牛和笑声,从市图书馆出发经大运高速行驶至代县出口,转至乡村公路,90分钟就到达了白人岩的停车场,全程不超100公里。代县为了推广旅游服务,对道路做了升级改造,乡村公路更宽了、坑坑洼洼的地方也少了,真是短途旅行的好去处。
白人岩也叫“白仁岩”,海拔2228米。因有白谷仙人坐化成峰而得名,大概在公元300多年建寺。百度搜索,白人岩分上下两寺,上寺环抱山中,是白人岩的主景区。下寺在山脚入口处,俗称小寺,因由净土始祖慧远创建,故白人岩也称净土祖庭。我糊里糊涂乐呵呵地从停车场一路向上爬山,只顾着呼吸新鲜空气、远望群山雪瀑,竟没注意进入参观的是上寺还是下寺。
入得寺门,经小宁提醒听到寺内环绕的宗教音乐,若隐若现,飘渺虚空,寺内人很少,寂静的寺院、伴着这音乐,山谷中偶尔传来的鸟鸣声,带来一片神圣和安详。内心如此平静的感觉已经很久没有了,似乎心灵被春天乍暖还寒的微风轻拂一般,虽温热,更有力度,灰尘、污垢、渣滓都被清理了,心变得干净了、轻了。抬眼望去,耸立的山墙上大笔书写着“镜臺”,臺是台的繁体字,书写格式也是古人使用的从右到左。小宁、志鹏和我一边往山墙前走,一边异口同声背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紧接着他俩背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我并没他俩对于佛教故事熟悉,背诵其实是附和,心里暂时把自己定义为“南郭先生”了。
走累了,坐在寺内的台阶上歇息,晌午的阳光照亮了每个伙伴脸上的笑容。外甥小毛靠在我身上,我不自觉地伸出胳膊,搂住了男子汉的小身板。这让我想起了宇小哥,他童年的故事恍若眼前,此刻却已长大是1.85米以上的高中生了。怅然若失间,赤手接过志鹏递过刀尖上的一块大肉,哪顾得什么优雅、知性,像水浒传里的英雄张开大嘴巴,一口吞下去再细细回味,原来这是我品尝过的史上最美味的火腿。有了肉,就想喝口美酒,被伙伴们提醒这是佛门圣地,喝酒的欲望也就被喝了几口保温杯里的热水满足了。
吃饱喝足继续前行,到了“歌臺”,我早已把刚才的“镜臺”忘到九霄云外。大声喊着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这是“歌壹”还是“壹歌”?臺和壹的确从外形看非常相似,但对于我这样一个靠中国汉字吃饭的人来说,犯这样的错误真是窘迫,好在大家温暖的笑声让我下了台阶。用手机查阅臺和壹,这两个字相同的都是上中下结构,区别是宝盖头的位置不同、至和豆的不同、有口和没口的不同。这下算是真的认识了臺和壹这两个字。
白人岩寺的面积并不大,一个多小时就参观完了。转眼间就到了下山的时候,回望这一路,试心石上在乔帮主的带领下挑战了自己的心理极限,小宁提醒仔细阅读大殿前香炉上的文字拓展了对于佛教的理解、正确认识了“琴臺”……旅行的点滴都是学习的好机会。
返程路上,翻看业余的专业摄影师飞飞为我留下的照片,黑色头巾包裹着我纷繁复杂、敏捷思维的大脑,双眼坚定地望向远方,那是我朝向未来的学习之路。鲜艳的粉红色狼爪户外上衣,似乎预示了在学习这条路上的开阔前景和内在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