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9月8日
最近的几个月,对于投资者和理财师来说都是很痛苦的时期。投资者不必多说,在股市大跌的背景下,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而理财师的痛苦则来源于,理财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真空期,几乎找不到任何一类具备趋势性机会的资产。正常情况下,股、债、大宗商品、现金这四大类资产总会处于一种轮动关系中,当其中的几类资产处于弱势时,总会有其他资产处于强势。而过去的3个月,几乎找不出像样的强势资产。盘点一下过去3个月各大类资产的情况:
1、股票:技术性熊市
不多说,从5100点跌至2800点,已经是技术性熊市。
2、债券:性价比不具备吸引力
通常来说债券与股票呈负相关,通常股熊债牛。然而债市自2013年底起走牛,已持续了接近2年。目前债市呈现出盘整的状态,虽然中债指数距离历史高点仍有一定空间,但空间并不算多,因此即使债市继续保持牛市,收益空间也有限。在这个时期配债不算是一个高性价比的策略。
而从非标准债权(即固定收益类信托、P2P等)来看,首先2015年以来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供给大幅萎缩,媒体不时报道信托产品遭“秒杀”,尤其是在降准降息、股市走弱、资金风险偏好降低的大环境下,大量资金的涌入使得资产供不应求、预期收益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资金的旺盛需求使得一些质量较差的资产也不愁卖,整体的不良率可能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上升。
3、大宗商品:跌跌不休
大宗商品的下跌由两个主要因素构成,一是全球经济疲软。大宗商品作为工业农业原材料,当整体经济疲弱及增长预期悲观时,原材料价格下跌也在预期之中;二是2014年中以来美元的走强。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以美元定价,当美元进入升值通道时对应的大宗商品价格也会发生下跌。
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由于降息影响及债券市场大量资金涌入,各类型货币基金收益都处于下降通道中。
5、对冲基金
在近期的股市大跌中,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基金成为很多资金避险的工具。在这里首先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对冲基金都是低风险的。对冲基金根据其交易策略的不同,也分高风险与低风险。这里主要指的是市场中性策略的对冲基金。
虽然一只优秀的市场中性基金的确可以做到穿越牛熊赚钱,但由于股指期货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大幅贴水(即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而正常情况下期货价格都应该高于现货价格),使得中性基金无法建仓,因此在过去2个月基本保持空仓状态,即没有收益。
而其他利用市场趋势进行交易的对冲策略如CTA等,则在中金所政策影响下几乎无法交易。
看起来似乎各大类资产“全军覆没”。但是常识告诉我们,越是困难的时候,往往酝酿着越大的机会。
首先,分析大环境。经济基本面,从很多经济学家的文章及做实业的朋友口中得知,应当是不太好。不过可以明确的是,资金面是宽松的,市场并不缺钱,只是资金现阶段的风险偏好很低。因此结论是:资金充裕,但风险偏好低。
其次,再盘点一下各类资产面临的机会。看看在当前时点下“不太好”的资产:
1、股票
上证指数3170点,基本是年初的水平。而且不少个股已经跌回牛市启动前的价格。由于这几年里企业盈利在不断增长,因此现在的3000点估值水平要远低于2007年3000点的水平。
2、大宗商品
不少大宗商品已经跌至历史最低价。以原油为例,国际油价基本已跌至2008年前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价格。其他大宗商品如钢铁、煤炭等也在历史相对低位。
同时,美元经过2014年的上涨达到了自2003年以来的高点,目前处于横盘阶段。相比较而言,未来继续大幅上涨的概率降低不少,大宗商品有可能将结束趋势性下跌;同时如果不同品种之间的活跃度得以提升,则部分进行商品期货交易的对冲基金将有表现机会。
3、对冲基金
今日收盘,沪深300股指期货9月合约终于超过了沪深300指数,即不再贴水。如果期指能稳定,则市场中性基金又开始具备建仓条件。
当然,对于任何一类资产的投资都需要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因此在这里没有太多定量分析,只能泛泛而谈。也可能有谬误,尤其是大宗商品和债券这两类相对不太熟悉的资产。不过想表达的就是,危中有机,“要利用恐慌,而不要被恐慌利用”。有的时候,投资的确需要一点逆向思维:)
自由之路 专注于适用中产家庭的财富规划方案(微信号:leadtofre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