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专业的解释,不如一个恰当的比喻

专业的解释,不如一个恰当的比喻

作者: 火星人30 | 来源:发表于2019-06-10 17:37 被阅读0次
    图.jpg
    这是日更1000天计划的第一百九十八天

    前面几天,我们了解了提高自己的洞察力的三种思维方式:公式思维、层次思维、演化思维。想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这几种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只有思维还不够,我们还要搭配具体的招式,才能不断地进行练习,提升自己的洞察力。

    我们来看看以下几种常见的招式:

    1、储备模型;

    对于新手来说,想要随时随地搭建起适合自己的系统模型,是很有难度的,前期就算你不断地练习,可能还是达不到效果。

    这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那些已经被证明是有用的模型,先拿来用,例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模型、系统创新思维模型等等,我们可以建立其自己的模型库,把这些模型都存起来,当有需要的时候,先从模型库里面找类似的来套用。

    就像写作一样,把平常看到、听到的优秀案例、文章,储存起来,当自己写的时候,就可以适时地从储存库里调用,丰富自己的内容。

    2、不断追问;

    如果说储存模型是初级阶段,那么不断追问就是升级的必经之路。

    我们存储的模型是标准版,大家都适用也可能大家都不适用,想要自己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最好是在那些标准版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自己的系统模型。

    不断追问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现代营销学的奠基人之一西奥多·莱维特教唆,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顾客不是想买一个半英寸的钻孔机,而是想要一个半英寸的钻孔。

    我们顺着这个思路不断追问下去,为什么要钻孔?可能是要挂一张照片;为什么要挂一张照片?可能是为了留住那美好的瞬间;

    只有不断地向上追溯,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洞察力,最终发现问题的源头在哪里。

    3、多打比方;

    这是一项特别能够训练洞察力的能力,当你想向别人描述一件复杂的事情,你需要想了解这件事情的本质;然后,动用你的模型库,找到有相同本质,并且大部分人都熟悉的例子;最后,用这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来解释这件复杂的事情。

    一个好的比喻,需要你具有储备旧模型和建立新模型的能力。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在一次新能源汽车的论坛上,一位嘉宾提到电动汽车的好处是污染少,随后,一个记者提出质疑:电动汽车使用的电,大部分也是烧煤发出来的,也有污染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只不过是把污染从一个地方搬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这就涉及到很专业的问题了,于是这位嘉宾就开始各种解释,提供了许多的数据,包括国内有多少电是烧煤发的,还有一些是水力、核能等等,然后在这种情况下,每百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又是多少。总之,满头大汗地说了一堆,下面的听众包括记者也没听出一个所以然。

    这时候,一位研究经济学的学者,没有采用数据分析,而是通过不同的角度,打了一个比方,解决了现场的难题:

    他说,在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上,使用内燃机的汽车好比随地大小便,使用电厂发出点的电动车,好比大家去上厕所。虽然厕所的排泄物也需要处理,但总比随地大小便更容易清理干净。

    一番简单的话,瞬间让大家豁然开朗,记者也不再纠结下去了。

    很多时候在工作上,我们需要把一些专业的问题,向同事或者客户解释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打比方,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成一个容易理解的比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打好比喻的前提,是你要同时理解两件事的本质,否则,可能会让人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专业的解释,不如一个恰当的比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lt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