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位学者应有的态度

一位学者应有的态度

作者: 光尘 | 来源:发表于2020-09-30 21:52 被阅读0次

    这篇文章我本想以“一位学者应有的品格”为标题,但细细想来觉得似有不妥,“品格”一词过于庄重、理想化,我在这里大言惭惭,而实际中若力有所不逮,岂不惭愧之至,言必信、行必果、己诺必成,那恐怕也只能是冠冕堂皇的一句话而已了。

    作为一名研究思想文化的人,深知思想文化的利弊,一个人外在之行决于其心,心之主在其思想,一个人若善用而引导之可养成熟人之品格心性,反之则损人心魄,陨其精神,为害甚巨,所以要立正道于世,不混淆视听,以客观严谨负责任的态度让人们对日常行之而不能察的我之为“我”有一个深刻的怀疑和洞察。

    历史上研究思想文化的人我将其分为两类人,这里纯属我自己的一家之言,只为了大家了解文化时的方便,一种是正统的思想家,如王弼、朱熹等人,一种是隐性的思想家,即如司马迁、班固等人,他们是历史学家,但是我认为他们实质上却是大思想家,因为中国以前是文史不分家的,他们是把实实在在发生的历史给真实的记下来,背后的思想文化自然也就浮现出来了。

    如果是隐性的思想家态度一定注意客观真实,要把历史原原本本的记载下来,不管是善恶亦或是美丑,不摒弃,不删减,要原模原样,不能掺杂进研究者本人的主观感情,个人喜恶爱憎,背后蕴含的思想文化让人们自己去体会,这样文化在传承中才能尽量减少发生变质,像现在很多的戏说历史或是改编历史,对人们产生了很大的误导。

    如果是正统的思想家态度一定要严谨认真,要能发挥文化的引导作用,弃恶扬长扬善,弘扬正气,教化人心,对人们要负责任。如孔子删减周代诗歌糟粕,从其中选优者三百首编成《诗经》,以中和人心,为本是古时占卜之用的《周易》注写卦词编成《易经》,成了中华文明之源。

    在实际的研究中要尽可能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尽可能将蕴含文化的历史真实地展现出来,另外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文化的源头大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过了两千多年,由于文字和语言的原因,我们可能需要借鉴别人的聪明才智我们才能对古圣先贤的思想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所以我们在研究中也就无法避免的要感于自己发声,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偕亡别人在学习的时候才猛更客观更全面的理解圣贤的思想。

    最后也要切记,一切思想文化研究者是无法做到绝对的客观的,肯定会掺杂进研究者的主观因素,所以其他人的学习的时候要能走进去更要能走出来,不能变成僵硬的教条,就像历史上的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与楚国交战,拘泥于仁义大旗,放弃了打败楚军的最佳时机而惨遭大败,丧身失地,最后自己一直秉持的仁义大旗却被最不讲仁义的楚成王所夺,成一天下千古笑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位学者应有的态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mp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