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问题”的中间+“有问题”的结尾

“有问题”的中间+“有问题”的结尾

作者: i董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23-08-30 23:55 被阅读0次

    “有问题”的中间

    很多学员PPT翻页过渡有些太生硬,往往就一句话:“这页PPT讲的是……,这页PPT讲的是……,这页PPT讲的是……”或者直接念PPT标题,像是机器人。这时,建议用对话性的问题“钩子”过渡。比如:

    上页我们讲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上面我们讲了……,我们该怎么用呢?

    遇到刚才讲到的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样就非常自然了。

    “有问题”的结尾

    “有问题”的结尾就是“设问”,自问自答;或者“反问”,只问不答。不管哪种,都会强烈地触动观众深思,引发观众的共鸣。

    比如一位学员做PPT演讲“与生活死磕的女人们”,用了“设问”的自问自答结尾——“生活老欺负我们怎么办?那就跟它死磕、拼命啊!那要是打不过呢?反正咱也没打算‘活着’离开这个世界!”两次设问,既点明了演讲主题,又加深了观众印象,让观众与自己一起在信念与情感上再一次得到升华。

    再比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设问”“反问”双结尾。在结尾之前,范仲淹其实在讲迁客骚人,天气不好的时候就情绪低落,天气好的时候就情绪高涨。但是范仲淹说古代牛人却不一样,什么样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虽然古代牛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却总是为国忧、为民忧。

    那古代牛人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能说出这句话的真的不是一般人,一定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为了一个纯粹的目的去奋斗的人,纵观历史,也没有太多的人可以承担得起这句话、这种荣耀!

    前面有两个设问,所以最后加了一个反问:“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更是志存高远,没有这些古代牛人,我又能同谁一道呢?其实就是说自己就是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绝了。

    结尾三个问句,也将范仲淹的观点和精神和盘托出。我记得初中学《岳阳楼记》要全文背诵,为什么?因为是经典。人生迷茫的时候该读读范仲淹,我用两个字形容他——硬汉。他的一生,三起三落,是不断挑战自己、同艰难环境斗争、内圣外王的一生。他写《岳阳楼记》时已58岁,被贬官。对于工作中遇到的种种挫折、丑恶和负能量,他在文中一个字都没写,写的都是对国家、对人民的一腔热情,正能量。难怪范仲淹被朱熹尊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问题”的中间+“有问题”的结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oa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