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75:上下得失的移花接木

《道德经》75:上下得失的移花接木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3-05-17 16:04 被阅读0次

    《道德经》75:上下得失的移花接木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民众之所以陷入饥荒,是由于居上位者贪求的赋税太多,因此才使百姓陷于饥荒。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是由于居上位者太想有所作为以致于管制太多,所以民众才难以治理。民众之所以敢于轻视自己的生命铤而走险,是由于居上位者太过注重自己的物质享受,民众生无可恋所以才轻死试法。那些不过分注重物质享受、以静为下的人比那些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更为贤明。

    民众遭受饥荒,民众难于治理,民众轻死、以身试法,乍一看,似乎都是民众的问题。推究起来,却与居上位者不无关系。居上位者的“食税之多”“有为”“求生之厚”是否真的能够引发“民之饥”“民之难治”“民之轻死”?两者之间,绝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那么简单。

    就像一位高明的魔术师,总是会刻意强调变化前后的两种客观现象,在观众惊诧于其高明变化的同时,遮蔽掉全部的变幻细节,以致于很少有人能够一眼看穿其背后的机理。

    道,就像一个高明的魔术师。只有深味其中机理、循道而行的有德者才能洞悉其中的玄机。

    居上位者在上,民众在下,居上位者的一举一动,很难不对居下位的民众产生影响。《道德经》讲“太上,不知有之”——高明的居上位者深度影响着民众,民众却丝毫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民众丝毫感觉不到居于其上的圣人带来的压力,感觉不到居于其前的圣人对自己利益的侵害。

    反过来讲,也有不那么高明的居上位者,总是把民众折腾得鸡飞狗跳、民穷财尽。孔子讲治理一个千乘兵车的邦国,做好三件事就好了,一是“敬事而信”;二是“节用而爱人”;三是“使民以时”。《道德经》干脆强调不要有那么多的想法,无为而治才是最好的治理。

    自古至今,没有不仰仗劳动人民供养的统治者。换言之,并不是所有“食税”的居上位者,都能造成民众饥荒的。所以,居上位者的“食税之多”与“民之饥”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食税”制,古已有之。孟子曾经和自己的弟子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流行一种农家学派,强调所有的东西都该出自自己的双手,如此享用时才好心安理得。孟子对之是持反对意见的,认为一味机械地这样做,只能导致社会生产效率的极大下降。“十税一”在孟子时代,是很常见的税率。一方面“食税”对于统治者而言,是家常便饭。另一方面,税率之高似乎也不是一个个性问题。那么,居上位者的“食税之重”缘何会造成“民之饥”呢?

    “食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维持居上位者的日常起居?还是供居上位者肆意挥霍?“食税”的目的才是关键。用于日常起居,怎样重都是轻的。用于恣意挥霍,怎样轻都是重的。

    同样的道理,“有为”和“求生之厚”也是如此。居上位者不顾百姓死活,不顾实际地肆意妄为,本身就是对民众的伤害。再加上“上行下效”,邦国君主的肆意妄为必然聚拢起一帮肆意妄为的臣属,最后导致政繁制苛,百姓忍无可忍,从而变得难以治理。居上位者过于追求自己生的质量,“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一方面居上位者过分追求自身生的质量时,必然侵夺民众的生活,使之限于动荡不得安居,限于颠沛无有生路,使民众生无可恋;另一方面居上位者“贵难得之货”,自然引发百姓铤而走险——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也要掠盗“难得之货”。

    居下位民众的问题,要在居上位者身上找原因。“民之饥”的少要从居上位者“食税之多”上找原因。上下得失之间,悄然转化、彼此影响,对于未能体道的常人而言,像是移花接木的魔术和戏法。对于真正体道的人而言,能从偶然中看到必然,看到其中的玄妙机理,从而防患于未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75:上下得失的移花接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pi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