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书最大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 每个时代的高手都在利用社会和科技的底层逻辑撬动自己,实现跨越式成长。
闭门造车,造出的车是为了给大家用,那与社会脱节,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借助他人和社会的力量,才能够更快的丰富自己,成长自我。
2 未来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却不是每个个体都崛起的时代,顺应时代的人跃迁式崛起,其他人舒服地被机器圈养,这是一个留下少数巨人,一堆侏儒的时代。
生存是没有问题,关键是谁担当起更多的责任,拥有更大的自由。
当资源丰富时选择的能力比执行更重要,读书时人修炼不是重点,关键是读哪些书是什么人修炼什么能力,抓住哪个机会。
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要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儿。
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指投资高,价值可迭代有护城河的公司,其他的不看不求短期获利,只看长期获利,尽量少动。棒球之神,泰德的理念的,是只击打进入甜蜜区的球,不求全垒打,但求结果最优。
能力提升需要三个要素,好的方法论,刻意练习大量的实战机会。而头部的人会同时拥有这三个机会。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的头部都在你身边,在你可以触及、能够参与的赛道--你根本不可能进入一个没有见过的领域。
好的成功是聪明人花的笨功夫。只要方向正确,慢即是快。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不断迭代的手艺才是正途。
头部效应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抢占高价值、有优势的头部,然后从小头部走向大头部。
3 列读书清单的前提是列问题清单;确立目标的前提是找到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人与人之间比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学习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
读书要有极强的目的性,有目标导向,及时反馈最近发展区。
一定要强忍住买书的欲望,极其功利的分配资源--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让你学过的知识变成知识晶体。关联,树状,序列,数据。
让自己成为一个联机学习者。
今天真正串联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场景问题,学海无涯,终身学习者很容易陷入为学习而学习的窘境,你需要一棵问题树和知识书不一样,问题书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来展开它,包括4个方面:
你需要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
未来没有专业,真正的专业是你“特别擅长解决某类型的问题”,才不会管你调用了哪些学科。
每天进步1%,却还是没有太多长进的原因是:
比终身学习者更有效的是终身提问者。
终身提问者的学习目标更清晰,更不会在知识树里迷路,问题就是他的明灯。
终身提问者的反馈更及时,问题就是他的试金石,他很清楚的知道哪些知识有用,哪些没用。
终身提问者的动力更强,因为他知道一个问题解锁以后会带来更多更大更有趣的问题,但一切都要从解开这个问题开始,他孜孜不倦又平静从容。
终身提问者更有号召力,一个足够好的问题需要很多领域的人共同解决,那些平时没机会一起交流的人,因为问题聚首。
你的问题有多多,你的知识就有多多。你的问题有多好,你的专业就有多好,人生就是一个个问题解惑的过程。
别列书单列问题单。
我们经常喜欢罗列书单,阅读清单,收藏清单,这些清单最大的问题是始终没有动力去读,读了也没有时间的动力。
一个问题清单也许更加有趣和有力。
这个问题清单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你可以一股脑的把所有的问题都列上去,然后用两个指标来给自己分类:相关性和好奇心。
假装写本书。
你想集中研究一个话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假装自己要写本书,每当我要集中研究一个话题,总是列出来这个话题下所有的内容,然后假装自己要写本书,比如在做知识专栏之前,我给自己列了这样一个目录,假如我要写一本关于“知识内容设计”的书。
4 设计自己的知识IPO
第1步你必须有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且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
提真实的问题。
提高价值的问题。
提能被解决的问题。
第2步不是要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
第3步输出倒逼输入。
一般人会卡在两个地方。
希望憋大招;害怕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