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学习?有时候逼着他学了又很快忘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28558657/2ed6978a85e31b80.jpeg)
尊重孩子的思维特点,让孩子感到被爱其实很简单。
我们不妨想一想,在孩子注重发展感觉能力的期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
如果一个人是靠感觉来发展心智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尊重到人类的基本天性。人类的基本天性是趋利避害。这个意思是说,感觉需要产生愉悦,需要产生快乐,越是愉悦快乐的事情,孩子越愿意去接受,越愿意去钻研。
这种心理需求和难、易无关。并不是说所学的东西难了,孩子就不愿意了。只要孩子对这些东西是有兴趣的,不管这个学科有多么艰难,孩子就乐意去钻研。在钻研的过程中,享受探索的乐趣。
所以我们常常会在小学里看到哪个老师最有爱,哪个老师最喜欢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哪门功课就会学得最好。
由此我们也知道,在小学期间学习,哪门功课越是让孩子透过感觉来完成,哪门功课孩子就会学得越好。
纯粹的讲解放弃了丰富的感觉,会让孩子的感觉跟那个知识隔离开,对6到12岁期间的儿童来说,那就是没有生命的、干瘪的东西。在认知上会形成两个系统,知识是知识,现实是现实,思维是思维。现实跟思维是没有关联的。这实际就是一个分裂的系统。
感觉会把所有的知识和自己的生命一体化。这就是感觉最强大的部分。你透过感觉学会的东西,即使几十年不用,重新捡起的时候,熟练熟练,依然就会使用。而大脑记住的东西,不经历体验和感觉,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忘得一干二净。
感觉是发现的智慧,是儿童认知的基础。
一个1岁多的孩子,站在浴盆里,他喜欢同时打开冷热水两个水龙头,然后把手交替地放在热水下、凉水下、不断地抓握着,感受着水不同的温度。他已经可以准确地感觉这两种温度的刺激,并能用感觉区分开来。
这种对水温的感觉是属于这个孩子的。沉浸在这种感觉中的孩子,注意力全部聚集在水流和温度中,这种感觉的满足感使孩子平静而喜悦。但它还需要一个升华,它应当升华至概念:“冷水”与“热水”。这个升华的过程产生了,孩子才完成了认知的过程。所以成人要做的只是观察孩子的感觉,感觉到了,再恰到好处地对孩子说:“这是冷水,这是热水。”
兴趣是成长的内驱力,在这种生命的内驱下,儿童开始感觉;然后是知觉,上一次的感觉经历再现在头脑中,再次被体验;然后逐渐走向经验,最后得到一个概念;然后将概念整合成一个有序的系统。这是儿童的认知过程。
每个孩子都有向上的内驱力,当他的兴趣被看见、被允许的时候,往往是他最愿意“学”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关键时机,创造条件,引导孩子能够经由感觉、知觉、上升到概念与认知,学习就变得轻松且享受。
这样的认知发展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让他乐在其中之余,还能整合出自己的发现和体会,这是真正的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28558657/b77519e55c2d5352.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