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片来自李镇西老师7月28日的朋友圈,他的配文是:满满的正能量。
不过,这张图片真正的来源7月27日的新周刊,配文是:有意思,请配文。
是觉得挺有意思的,所以就一直记着,一直回味着,一直思辨着。
我试着将这幅图拆解一下,成为一道答辩题目,一道题一道题分开展示,会如何呢?
01这是一只完美苹果
第一道题:如上图所示,请你写下你的看法。
如果我们用这个视角来看,眼见就是实:镜子中的和真实的苹果,无论从颜色还是从形状来看,都是一只完美的苹果,看得人垂涎欲滴。
为什么呢?因为投射到我们面前的事物,都是经过镜像传播。我们习惯专注于看镜子中的事物,这年头,照片都是美颜+滤镜,所有形象工程的形象都无可挑剔,所有的文字都是一片赞歌,看得人爽心悦目,这盛世美好,那是真的。
02这是一只不完美的苹果
第二道题:如上图所示,请写下你的看法。
基本上,都会如实写:这是一只正在变质的苹果。一面完美如初,一面走向“腐败”。估计很多人还会想到职场、官场,还会给出解决办法:切掉“腐败”的那一面,残缺的苹果好过“腐败”的苹果。也许还会想到事物的保质期,食物的保鲜期,想到“变才是永恒的主题”,想到“时间是所有事物走向衰老或灭亡的最好见证”。
03从完美到不完美……
第三题:给出完整的这幅图,写下你的思考。
大抵会综合之前的想法,也有可能推翻之前的想法。第一道题里有多少赞歌,在第三道题里可能就有多后悔。
其实,大可不必。
因为眼见是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当把公和婆放在一起来比对时,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
也因为眼见未必是实。物体是多面的,不管怎么看,你第一眼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要么正面,要么侧面,要么背面。局部的,和整体是有差别的。那种以点代面的人多了去了。
你看到孩子摘花,以为他是故意摘花,结果他是摘了送给生病的妈妈。
你看到老头倒地,你以为他是碰瓷的,结果他是真犯病了。
你看到某人光鲜,你以为他是凭实力,结果他是踩着很多人上位的。
你看到某学生迟到,你以为他是自我管理能力不行,结果他是因为早晨要去帮助别人而迟到。
你看到某老师业绩平平,你以为他不太合格,结果他在另一些平台却干得风生水起。
……
这样的现象,我还可以举出很多。当然,在影视圈里用得最多,这种手法叫“反转”。给你A面,当你带着A面去判断时,又给你B面,当你带着B面去思考时,又给你C面……一层一层的吸引你,最后才给你真相。所以不急着判断,不急着去表述,学会慢慢的等待。
04选你愿意看到的,想到不愿意看到的
世界如此斑斓多彩,一定要选你愿意看到的。
我喜欢加滤镜看待生活,用积极心理来说,这是一种自我的美好修炼,这是一种单纯,我们需要保留。
世界如此斑斓多彩,也一定要想到那些不愿意看到一面。
我们也需要有卸掉滤镜的能力,知晓人和事物的本质,知晓人性,知晓世界的丰富多样,这是一种认知,我们需要学习。
我们常常有被“打脸”的时刻,那是因为我们都缺乏一个全局思维,缺乏一个整体思维,也缺乏对一个生命的最基本的了解。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没有完美的个人,也没有完美的团队,我们都只是在朝向美好的路上而已。
身为教师来说,也就没有完美的学生。认清班里的每一位学生,知晓他的ABCD面,用你的教学智慧去影响他们,去陪伴他们,这是教师的职业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