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不是个宝宝。本是一句调侃的玩笑话,却道尽了很多生活的无奈。
早上五点半起床,刚起来就看到闺蜜在晚上十一点发给我的消息。言语间都是满满的心疼和无奈。
她的婆婆每天晚上都会灵魂拷问自己七岁的小孙子跟谁睡,只要小孙子表示要跟妈妈睡,奶奶就不理他了,还使劲说他占了爸爸的床,让爸爸没地方睡,今天晚上再次把小孙子给纠结哭了,本来闺蜜跟孩子都说好了可以和妈妈一起睡,结果奶奶又偷偷的把枕头给拿走了,随后闺蜜又拿回来了,却在床上一直等不到孩子过来睡觉,过了一会才发现孩子一个人躲在黑乎乎的房子里趴在床尾哭,闺蜜心疼极了就赶紧抱住儿子,告诉孩子想睡哪里睡哪里,可是孩子依然在哭,断断续续哭了一个小时,最后闺蜜用了很多方式才问出来,原来儿子想跟妈妈睡,但是又害怕奶奶不爱他了。闺蜜听后既心疼又难过,好好的把孩子安抚了一番,孩子最终哭了许久之后才沉沉的睡去。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小朋友刷牙洗脸时听到一点声响都要回头看看是不是奶奶过来了,直到发现奶奶还在生气,于是就拿着牙刷凑到奶奶身边,用自己的小脑袋在奶奶身上蹭了两下,奶奶才缓和了一些,原谅了孩子。
这一切闺蜜看在眼里,思考了许久,她是个非常善良和聪明的女人,她没有直接去指责奶奶的行为对孩子的伤害,她忍着心疼,跟奶奶耐心交流,她是这么说的:“妈,孩子哭了一个小时后睡着了,我问了一晚上,孩子都不说原因,就是一直哭,我就把自己的耳朵捂起来,装作听不见,让他给最爱的玩偶小汪说,直到后来孩子平复下来告诉我,他担心不跟奶奶睡,奶奶会不喜欢他了,说完就又哭了,说他想跟妈妈睡但是又怕奶奶不高兴,可爱的宝宝,妈你把孩子教的真的很好,特别善良,他特别在乎你的感受,你就别生他气了”
没有一句指责,通过对奶奶的感谢,认可奶奶对于孩子的爱和付出(认同和接纳,对于缺乏安全感和价值感的人来说很重要)她知道奶奶是爱孩子的,所以她将孩子受伤的反应描述出来,这会让奶奶也心疼孩子,同时为之后继续深入交流做了铺垫。(当对方感受到自己是被认可和理解的时候,表达者所说的内容才更容易被对方所接纳)
接下来闺蜜与奶奶诚恳的交流,奶奶说出了自己的心里感受,奶奶说觉得自己很失败,亲手带大的孙子居然跟自己一点都不亲,奶奶将自己的软弱之处说了出来。
闺蜜为奶奶分析当下孩子对于奶奶的孺慕之情,如果孩子不在意奶奶不爱奶奶,又怎么会在意奶奶的感受和看法呢,又怎么会因为奶奶生气的表现而难过许久呢?同时借用周围同龄大小的孩子都会对妈妈又更亲的依恋表现帮助奶奶回忆起自己曾经当妈妈时,自己的儿子在这般大的时候也是对妈妈非常的依赖,这是人之常情,并非是孩子不亲奶奶。这让奶奶慢慢走出了这种失败的情绪。内心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得到了满足和认可。
孩子虽然小,但是感觉非常敏锐,情感也很细腻,在后来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孩子给妈妈说了这样一番话:“妈妈,我感觉奶奶性情上有了很大变化,变的温柔了,我好开心啊”
是啊,温柔的奶奶,孩子的感知力非常强,表达力也非常厉害,回家之后孩子更是时不时就去抱一抱奶奶,跟奶奶亲昵一下,同时告诉奶奶今天晚上想跟奶奶一起睡,奶奶十分开心的说:“宝贝,以后你想跟妈妈或者奶奶谁睡都可以,妈妈和奶奶都爱你。”
闺蜜在这件事上处理的非常漂亮,既满足了孩子对于家人爱的需求,也满足了奶奶内心的缺失,做一个好妈妈需要很多智慧,细心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表明上看起来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但心里依然住这个长不大的孩子,在很多人的潜意识当中依然那个需要被认可被理解的小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