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阅读了一些语文教学名师的专著和课堂实录。透过他们的语言文字,我能清楚地感觉到他们对语文教学热爱的程度和对语文教学钻研的深度。就看那一篇篇信手拈来的文章,那一节节举重若轻却又匠心独运的课堂实录,你就能想见他们孤灯下“捻断数根须”的推敲与琢磨。
一
在语文教师群体中,总有那么凤毛麟角的几位,他们能超脱应试教育,以自己对语文的热爱和理解去教语文。像王君老师,她就能通过灵性阅读,生命写作,与激情生活相关联,用生命去热爱语文、学习语文,让生活成为青春语文的底座,让语文成为她自己的生命状态。青春语文,借助于语言文字去探索生命幸福之道的追求。读文本,就是自己生命的投射;教语文,教的是自我。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生命被激活被点化的过程。文字,成了她们生命成长中重要的生命生活载体和情感载体,而文本解读,是她们丰富的深刻的心灵在言说。同样,肖培东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诠释他对心目中语言文字的美好理解,他同样又用诗一般的语言加以表述。其实他和他的课堂和他的文章,本身就像一首诗那样纯美。我所熟悉的丁卫军,刘祥,王益民,徐飞,刘恩樵等老师,我们都能分明的从他们课堂中感受到他们生命的活力,从他们文字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他们终于把自己活成了语文的模样,活成了他们心目中语文的模样。
二
每一天工作的喧闹繁杂,我总会看到在某个教室或某个办公室一隅,有那么一两个人手捧一书,凝神静气,沉浸在阅读之中;我还会看到车站里沸腾的人群,伴随着各地的口音,闲话着家长里短,总有那么一两个人,静静地在候车或候机大厅,沉浸在自己的阅读王国之中;我也常看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在世俗的名利场里,有那么一些特立独行、保持内心平静、有自我追求的人,沉浸于知识的碧波中,徜徉于阅读的海洋里。这些美好的景象,可能就是周国平笔下的“灵魂生活”的现象。人的生命状态是多种多样的,肤浅的人可能更注重物质,世俗的人可能更注重利益,平凡的人更注重庸常,只有灵魂生活的人、灵魂高贵的人,他们才能在看似平常中蕴藏高大,看似卑微中活出崇高。人们生命的长度大体相当,但生命的厚度与宽度,却有显著差异。人之所以成为人,他的价值,不就体现在他的厚度和宽度上吗?人类历史上,那些熠熠生辉的形象,哪个人长命百岁呀?不都是因为他们生命厚度和宽度而留存于世的吗?我心向往之,尽管路远,甚至隔着无舟楫可渡的汪洋或大海,就像仰望星空一样,没有那么多美好的想象,我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的枯燥啊。
三
细细想来,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们,哪一个不是生活的精雕细琢的专家?且不说科学家们在科学领域深钻细研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们在自己的科研领域钻研之深,令外人很难探知,更难感受他们精神世界的追求是多么的高贵。就说厨师,那么普通的食材也能做成色香味俱全的可口佳肴;就像木匠,普通的木材就能加工成五花八门、造型各异的家具;就说建筑工人,居然用自己的手工和机械,建筑成宏伟的大厦……隔行如隔山,我无法确切地知道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花了多大的功夫?但是我能确信,他们都曾有过沉浸在自己专业中艰苦而漫长的历练过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真的如冰心诗中所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和牺牲的血雨。”没有谁能轻轻松松成功,只不过是千锤百炼之后的轻描淡写,和历经磨难之后的举重若轻罢了。
四
其实哪一个行业都是一个大厦,每一份工作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语文教学、语言文字的理解、课堂教学的艺术、下笔有神的表达……哪一个没有瑰丽而宏大的世界?黄厚江老师在语文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主张,从本色语文到共生语文,那是怎样的一种专业精神支配下钻探的一口深井啊!余映潮老师能从每一个字出发,去解读不同的文本;一篇文章换18个角度,就能读出18种不同的味道。再回想一下,肖培东和王君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那是对文字热爱基础上的千锤百炼,那是对语言充满感情前提下的耳鬓厮磨。在他们的笔下,他们的课堂中,那文字是有生命的,是有温度的,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和情感已经化在自己的文字中、化在自己的课堂里了。没有这样的全情投入和生命付出,哪来精彩的课堂生命的演绎?
语文,我喜欢你,虽然我离你很近,但我还想更靠近你,了解你,迷恋你,并且虔诚地去呵护你,用你的生命,点亮我的生命,用我的生命,点亮你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