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青春期前期。
这样的年龄,有没有自律观念呢?
小伙儿的母亲遥控我,问我他有没有开始复习计划了。我回答说,意识是有的,具体弄了啥,弄了多少,不清楚。因为小伙儿房门紧闭。
又要求说,学习期间要把平板手机拿出来。我说我没有这个要求。
二人的育儿理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差别。她的出发点是孩子没有自控能力,需要外力限制他娱乐的条件,所以要求要具体,学习的时候不能碰电子产品。
我的理念是,小学几年,各种要求甚至是强制执行的要求,都试了一个遍了,效果很不理想。那么,就反其道而行之吧,给他自由选择的权利,是学,还是一直玩。
她的想法,是着眼现在。我的做法,是着眼未来。各有各的理儿。
一个男生,如果都上初中了,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学习上要做到什么程度,还需要大人在一旁喋喋不休地念叨吗?马上进入青春期,念叨难道不会变成适得其反吗?
关于人生道理,从小就和孩子讲过无数次了,想必他不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关于自控能力,尝试着培养他这些年了,完全失败。
但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大人干涉、训斥、约束、惩罚的因素有很多,唯一没有的,就是把选择权完全交给他。
我就是想试一试。毕竟孩子越大越自我,大人总归是要把自我还给他的。
如果孩子一定要选择做驼鸟,那,哪怕父母手里拿根藤条天天抽呢,他也成不了雄鹰。
既然他成不了雄鹰,我们又为什么要用喂鹰的方法去要求一只驼鸟呢?
问题是,你要求,也要求不来呵。
我对孩子母亲说:“你见过或听说周围的朋友邻居,或者今年高考光荣榜里那些高光的孩子们,是靠爹妈一声声骂出来,一天天扯平板手机这种话题造就的吗?”
她其实不太理解,真正有志气,或者说未来是个学术型人才的孩子,是不太会自我放纵的。虽然他们儿时也贪玩,但他们心里总是装着学习,装着一份责任。这个特性,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即使程度不同。
我给她举了个例子。小伙儿的表兄,读四年级的时候,那时学习虽然在班级是一流水平,但还没有被捧上学霸的高度。有一次周末来我们家做客,作业忘带了。小男孩一确认这个事实,就急哭了。我还帮着安慰了一番,说,以你的实力,早一两个小时回家,赶得出来的,就安心和弟弟玩儿吧!总算是劝得心情好了。
现在这表兄读高中了,985的苗子,暑假期间每天数小时的学习,是学校的培养对象。
而自家的小伙儿是什么样的呢?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他身上,他只会高兴得跳起来:哈,作业忘带了,没办法写喽!哪里会伤心着急哟。
而造成孩子这般差别的因素,有许多。家庭环境,家人相处的方式,家人的性格,以及启蒙时的氛围,等等,很难去对比。而且我深信,其中有一半原因,是和基因有关。也就是古人嘴里的“生来如此,命”。
当然我很少去提这个观点。毕竟它太唯心,而且,有歧视夫人的嫌疑。我只能承认,我是教育的不好,孩子不热爱学习,热爱低俗的电子玩艺儿。
然而未来的路,走是要他自己走的。我既然不能成为导师与榜样,既然要求到细节的好意被孩子曲解,我的决定就是改变思路,做一个他学习路上的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而孩子母亲并没有这样的心理转变。她仍然要像从前那样,计较到细节。
我好难。孩子不长进,夫妻间观念先冲突起来了。
难题,天天有。生活,不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