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马伯庸《大医·日出篇》有感

读马伯庸《大医·日出篇》有感

作者: 菁菁TJ | 来源:发表于2024-03-10 23:53 被阅读0次

《大医》是马伯庸2022年9月出版的新书,分“破晓篇”和“日出篇”,每篇都分上、下两部。从书名就可以看出,“破晓篇”肯定在“日出篇”之前。可惜我在图书馆看到这套书的时候略微激动了些,看到是上、下全套就赶紧借了回来,回家才发现我借的是“日出篇”。我纠结了一会儿,要不要等借到“破晓篇”,按顺序看?但是在图书馆借书就是这点不好,你无法确定你到图书馆的时候,你想看的书还在不在。所以我只纠结了一会儿,就决定先看这套借到的“日出篇”好了。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确实有一点混乱,我就好像一个插班生,班里的同学们和老师们之间互相都很熟悉,只有我不清楚,我只有通过他们的互动、说话的内容来推测他们谁是谁,谁和谁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但这些影响并不大,很快,我就融入到故事中。

《大医》描述的是中国第一代公共慈善医生,红十字会医生。《大医•破晓篇》的故事时间线主要集中在1904至1911年,在这本书里,三个不同成长背景的主人公,姚英子、方三响、孙希初相识,并且因为各自不同的机遇,同时踏入了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开始了他们的医海生涯。《大医•日出篇》的时间跨度比较长,从1911年到1950年,通过三个主人公普通医生的视角,经历了从北洋军阀时代一直到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在跌宕起伏的时局中,三个主人公互相扶持着成长为三名出色的医生,并感悟到何为真正的“大医”。

之前在看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时,我就感叹过马伯庸的专业精神,他在写书前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查阅资料、阅读论文、请教专家......同样,在写《大医》之前,马伯庸也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工作,去华山医院院史馆查阅资料,每天看20天的上海当年《申报》影印版,请教医生关于专业上的问题,请教一些上海老一辈的人关于当年的一些生活细节,甚至打算去一所医科大学学上一两学期基础课...... 他用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将民国相关的城市、文化、科技、政治、军事、交通、医学史资料,以及几座医院的历史,特别是百年前的医学知识,尽可能搜集齐全,穿插消化。

我非常佩服马伯庸对待写作的这种认真的态度。

《大医》中有很多历史当中真实存在的人物,比如张竹君,沈敦和、柯师太福。但三位主人公姚英子、方三响、孙希,则是很多人的集合和代表——姚英子是上海大小姐,她有一个明确的原型,就是张竹君,以及一些中国其他女医生的影子,她代表了现代公共卫生和妇幼健康工作者;方三响是从底层劳动人民成长起来的中国本土医生,主要负责防疫,他代表了现代预防医学的贡献;孙希是接受过国外精英教育的医生,是现代临床医学专家的代表。

《大医》中也有很多情节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比如姚英子带着一百多个孤儿从武汉坐船,一路艰辛把这些孤儿护送到重庆。再比如延安附近的郭家村,每年二三月都会暴发肉毒杆菌大感染,方三响通过多日的努力找到了这个感染事件的根源:腌菜,以及大风。

虚构的角色穿插在真实的历史中,是马伯庸擅长的写作方式,他称之为“历史可能性小说”。马伯庸采用的是“三明治式”的写法:上面一层,是大的史实,这一层使用“大事不虚”的原则,就是所有的大事情、大人物,只要是确实存在的,就不去改变,尽量呈现出一种最真实的状态。最底层的生活细节,比如当时的人怎么样吃喝玩乐、怎么样衣食住行、社会规则又是怎么样的......这些生活的细节也尽量保持真实。在这两层真实之间,加入自己虚构的内容,这样整个故事看起来就既精彩又可信。

在阅读的过程中,那个时期的红会医生的纯粹和理想主义精神经常让我感动和感慨(对比当下的红会现状),书中反复出现多次的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段话也一次又一次地打动我,这段话几乎和医学生们入学时必须要宣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一模一样,这说明,医生的品德与责任,是所有人类文明的共识。

就将这段话作为这篇读后感的结尾吧!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贼。”

相关文章

  • 马伯庸新书-《大医:破晓篇》

    #马伯庸新书大医# 《大医:破晓篇》读完,作思维导图一张@马伯庸 德文帝 | 文图 本书开篇,主角团三人因一封电报...

  • 读马伯庸《长安荔枝》有感

    你一定读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却不知皇室奢靡的生活背景后,是百姓的生灵涂炭。 一口气读完马伯...

  • T计划:阅读与写作Day7

    今天关注了马伯庸作客东方甄选,对话刚恢复上播几天的董宇辉,谈到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等作品。 关于写作,马伯庸曾说...

  •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在茫茫的历史长河里,你是一个什么德性… |

    米读第15期。本期解读,作者马伯庸的《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我是主播东东,谢谢你来。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本以为是...

  • 本周读书复盘

    1.《大医》 已读完 马伯庸刚刚出版的小说,没想到得到电子书这么快拿到了版权,和纸质书上市时间没差。 ...

  • 《晓说》看后

    最新一期的《晓说》,是高晓松邀请马伯庸讲的长安。 最初知道马伯庸,还是在因为得到APP里首发过他的一篇文章。那篇文...

  • 2020年度书单

    《明朝那些事儿》(7部)-当时明月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 《马伯庸笑翻中国史》-马伯...

  • 《长安的荔枝》

    最近在读书。 这篇是马伯庸写的,之前团建和大家一起看了他的代表作《古董局中局》。 有读者说到,马伯庸最擅长写在大时...

  • 《长安的荔枝》:奢靡的背后,是多少人的付出

    2022年第14篇,总计360字,累计12700字。 今年共读的第二本书,是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 《长安的荔枝...

  •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_马伯庸

    这确实是一本中国的简史,简单到作者只从“德行”这一个角度,带领我们走过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这里的“德行”还不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马伯庸《大医·日出篇》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fm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