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有多少人期待孩子爱读书,会读书,享受读书?又有多少人自己从来不读书?一般而言,当我对孩子说:“你要多看书。”这句话其实隐含了另外一句:“我就不用看书了。”如果孩子追问:“爸妈你们怎么不看书?”相信大多数人会哑口无言。幸好我们的孩子是那么善良,即便看穿也并不戳穿。我们的要求就是这样双重性:孩子一定要读书,自己可以不读。我们相信并推崇读书的好处,希望能把最好的东西给心爱的孩子,但并不相信自己能够获得这些好处。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没有阅读习惯,我认为这个判断是基本正确的。这里说的中国人不包括精英(其实很多精英也没有阅读习惯)、以读书为职业的知识分子,而是大多数已经离开学校的人。那么,美国人喜欢阅读吗?就我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观察到的情况而言,虽然有不少人在摆弄电子设备,但捧书而读的人还是很多,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几千年来,中国社会有严格的阶层区分,识文断字是庙堂之上或富庶阶级的特权,市井之内是目不识丁的“白丁”。阅读被定义成一件脱离生活的高尚活动,同时也是目的性功利性非常强的活动,学而优则仕,若不是为了求得加官进爵,读书这种浪费资源的事也就基本上与老百姓无关了。也许是受了传统习惯的影响,现代的中国人不能从阅读中获取精神上的愉悦,加上看书和物质上的丰富之间无法建立直接显性地关系,所以看书成了一件无所谓的事。事实上,看书和玩乐并无太大差别,都是将自己从眼前的苟且中释放,看书是通过文字去到别人的诗和远方,结识另一群人,体验另一种人生,领会另一种观点,那种快乐比单纯的玩乐得到的要持久。然而,中国人活着,心太累,专注于世俗事物,琐事缠身,很难将注意力抽离,把自己暂时交托给另一个世界。
很久以前,我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女儿,被人嘲笑是把自己嚼过的东西拿来喂孩子。听起来似乎有几分道理,但这并不能成为我自己可以不读书的理由。和孩子一起读书,是在精神层面的陪伴,建立彼此的连接,当我们和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公共的基础,任何差异性的问题都不会是严重的问题。
我希望今天写的这一小篇不是论断别人,而是提醒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人,有些乐趣可以自己先享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