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家乡,有一些有趣的习俗。今天就带着小儿子感受了一回乔迁的习俗之一——抢包子。
早上10点左右我们已经到达孩子的堂叔家。很多亲朋好友也都已经到了。大家说说笑笑,好生热闹。
我站在隔壁人家的门口,只见老公的堂弟手里握着一把点燃的香,走到空旷的院子里,朝四周拜了拜。
紧接着,一个师傅模样的人走出来对我们说:“各自管好自家的小孩!”哦,是传说中的“出刹”。我赶紧把孩子拉回屋子里。
“噼噼啪啪……”鞭炮声响起来了。烟雾中,我只看到一个人手里拿着根棍子,鞭炮就卷在棍子上,点燃的部分拖在地上。他一边跑,一边转动棍子。鞭炮就在他身后不断地爆炸、冒烟。
几分钟后,鞭炮声停了,那个人也回来了。我定睛一看,几块事先削好的木片不知什么时候扔在了家门口,婶婶手里还提着只大公鸡。虽然不清楚这么做的理由,但这个情景并不陌生。小时候自己家造新房子,也曾经举行过这样的仪式。
“抢包子啦!开始抢包子啦!”人群中有人喊了一声,我们赶紧在院子里站好。
堂弟一家三口和婶婶一起,手里各拽着被单的一个角,来在大门口正面的院子里,接住木工师傅、泥瓦师傅从楼顶上抛下来的最大的包子。
“福气——”失传已久的唱腔从楼上传来。他们用家乡话唱的,具体说的是什么,我们一句都听不懂。但楼上楼下所有的人都热情地回应着“啊!”整个院子都站满了人,大的,小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脸上都是一个表情:笑;大家的眼睛都不约而同地看着楼上。“这边!”“往这边扔!”有人已经等不及了,朝着楼上大喊。
天气特别炎热,我手中握着一把遮阳伞,这时正好派上用场。我把伞倒过来,楼上扔下来的包子正好掉进我的伞里。小儿子站在我身边,眼巴巴地抬着头往上看。可能因为太小,也可能是没有见识过这样的场面。抛来的包子,他也不知道过去抢。孩子姑丈从楼上朝着我们扔了一袋,不偏不倚,正好砸在小儿子额头上。从未见识过这个场面的他顿时就大哭起来。
很快,一箩筐的包子就扔完了。楼下的人们才意犹未尽地回了自个儿家。我搂着小儿子,也往回走,一边哄他:“你最幸运了,看,这么多人,只有你被好运砸中!”
从伞里倒出来,哇,好家伙。足有七袋呢。打开一看,里面不光有那种小小的馒头,还有桔子、饼干、糖果,最重要的,还有一个小红包。哄着小儿子数红包里的零钱,才把他的哭声止住了。
乔迁之喜,热闹非凡。乔迁的这些习俗,如今也只有农村里还保留着一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