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走美学 | 昆仑之门普鲁村

行走美学 | 昆仑之门普鲁村

作者: 行矣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15:11 被阅读0次

昆仑山脚下有條高原秘道,由此沿克里雅河翻越山谷就能到達藏北。普魯村即是古時通往西藏的秘道之“門”。

传说普鲁村的人是藏族的后裔,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的《走向罗布泊》中记载:“很久以前,在西藏西部有一种习俗,国王登基以后,不管治国的业绩如何,满十年就要被杀掉。但是一个哈塔姆德国王,在登基快满十年,即将被处死的时候,就带领忠实于他的三百余人逃离了自己的家园,来到克里雅河上游安家,但是不久蒙古人袭来,掠夺了他们的财产,杀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哈塔姆带着妻子和一二两子女慌忙出逃,才得以幸免,他们和其他藏族人一起,远离青藏高原,创造了普鲁村,现在的居民就是哈塔姆的第八代子孙。

传说固然迷人,但更为切实的说法是,在新疆众多的绿洲中普鲁村坐落在于田以南的昆仑山浅山地带。一条发源于昆仑山中的河流穿过山村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这条河便是沙漠的生命之泉—克里雅河。由于上游河谷蕴藏着大量的沙黄金,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以淘金和放牧为生,沙漠边缘的维吾尔人就称这些山中淘金的人为“普鲁”,这个金沙流过的小山村也由此得名为普鲁村。

٧

昆仑山中的普鲁村▲

鸟瞰普鲁村▲

 普鲁村的小路▲

还有一种说法是普鲁一词源于藏语的“氆氇”。普鲁居民素来以善织氆氇毯而著称,制作氆氇毯的工序与西藏传统的织毯方式几近相同,由于地域性的差异和民族风俗的不同,普鲁人编织的氆氇毯图案简洁,色彩古朴自然。

普鲁村地处的库拉甫河与喀什塔什河交汇一带位置开阔,养育着村中有250户人家,村民千余人,在昆仑山北麓的村落中算是比较大的自然村。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中山区,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适于植物生长,因而,普鲁村居民的生产结构、方式介于山区和平原绿洲之间的过渡属性,他们世代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

在地理环境上普鲁村表现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但从历史的渊源上看,这个看似寻常的自然村,曾是古代昆仑山北坡的一个部族聚居地;同时,也是古今昆仑山中一条重要的南北通道。

据古籍记载,昆仑山中有一条通往西藏的山道,这条通道经于田县城南,经由普鲁村、溯克里雅河翻越山谷到达藏北。在接近藏北的克里雅山口,有一座废弃的古堡——阿塔木帕夏遗址,有学者考证,古堡为唐代驻兵遗址。

٧

七剑服▲

普鲁村的小孩▲

84岁的苏莱曼曾经是普鲁村的村委会主任,据他说,他年轻时就随做向导的父亲去过藏北,1972年,他为勘测人员带路进山,徒步15天到达藏北,那也是他最后一次重走这条山间的历史古道。虽然这条历史上遗留下的山道被视为危途,但它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条山路在古代不仅用于军事需要,也是南北贸易交流的通道,玉石也是通过这条山道输送到西藏的。

以历史的眼光审视这座山村,引发出许多的猜想:商代羌人的一支早在三千年前西迁于此;而在两千年前,中原的汉族已定居昆仑山北麓山前绿洲;古代的塞种人最晚在公元一世纪,也已到达昆仑山北麓山区。这个村的形成上溯到什么时代,早期的部族和公元二世纪出现的苏毗人又有何种关系?上下三千年的人类活动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料,至今仍是悬疑的谜。

٧

羊圈▲

集会▲

普鲁村以南的苏贝希有一条小河谷,两山夹峙的河谷中有一处宰列克金矿。开采金矿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在于阗设有金课局,采得的黄金“随玉进贡”。清代的金夫基本是山下的农户,世代以耕种田畴为生,虽然官府蠲免一切徭役,仍有不少的金夫逃亡隐匿,这是因为一旦充作金户,所缴纳的金课数倍于农业税,以至于“人民愁惆,不遑宁处”。清光绪年间,改为民采官收,淘金之风延续到民初。由于环境恶劣和采金的工具落后,常有金夫葬身金坑之中。普鲁村也有人家被征为金夫,据说,至今可以见到谷内敞露两座金蛙洞,洞中白骨交叠,阴森恐怖。

公元1951年5月,苏贝希以南的昆仑达坂西沟一带火山爆发,村民们目睹火山岩浆从山顶喷发,伴有轰鸣巨响,至今在普鲁一带,随处仍可看到散落的溶岩屑。年长的村民认为这是一种“暗示”,是对采金者惩戒的预示,至少在普鲁村私采黄金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普鲁村有一条民谚:“普鲁三大宝:绵羊羔,芨芨草,石头砌墙墙不倒”。绵羊是土生土长的优良品种,放养于天然的草甸,由于雪水丰沛,苗草茂盛,饲养的羊只肉质鲜嫩。为了发展山区畜牧业,十余年前建立了种羊场,由种羊场提供种羊在普鲁代为放牧,成年的绵羊交还种羊场,繁殖出的羊羔一半归牧民所有,因此,在普鲁可以看到遍山羊群的景象。

٧

阿瓦古丽▲

普鲁村的维族少女 · 热米兰▲

芨芨草春来发芽早,秋后,多数牧草凋零,芨芨草成为牲畜的主要饲料。村民常以芨芨草编筐织席,并作为搭建房屋的建筑材料。由于芨芨草的纤维长、韧力强,村民常用来编织草绳。在普鲁村,芨芨草还用来编织门帘,而在每户人家的墙角都可以看到用芨芨草扎成的扫帚。 普鲁村较早的房屋多以石头垒筑而成,石头垒筑的房屋坚固耐用。早期的石头房屋分布在村落的四周,形制矮小,远看犹如一方石堡;有的石屋建在石崖之上,是游牧山中的牧羊人临时的栖居处。现存的石屋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村民吐尔洪的石头屋已经历经三百年。村舍的墙垣也以夯土筑成,这种筑墙方式由山下传来。

大多数人家都围有院墙,院内栽种果树。正是青稞熟、杏子黄的季节,每到一户人家主人都以山杏招待,山杏色青个小,但却十分甘甜。村民家中的生活器皿依然很简单,食具采用木质品。女人做饭时一面向锅里倒水,一面将羊粪投入灶膛,这里的女人认为羊吃的是蒿草、苜蓿,羊粪也是干净的。

在气势雄伟,千姿百态的雅丹河谷中坚守着自己生活方式的普鲁人,依然保持着这些古朴的生活传统。在如今单一现代文明渗入到社会的每一个毛细血孔中,下一次去是否还能见到依然如故的他们?

٧

烤馕▲

普鲁老人▲

相关文章

  • 行走美学 | 昆仑之门普鲁村

    昆仑山脚下有條高原秘道,由此沿克里雅河翻越山谷就能到達藏北。普魯村即是古時通往西藏的秘道之“門”。 传说普鲁村的人...

  • 昆仑山死亡谷,揭露死亡谷恐怖之谜

    昆仑山死亡谷概述 昆仑山死亡谷又称为昆仑山地狱之门,此处位于青藏高原昆仑山区,死亡谷全长105公里,宽约33公里,...

  • 昆仑古村

    冬季,每逢晴朗的早上,我就站在楼上眺望且末城背后的昆仑山,那绵延的山峰被一层乳白色的晨雾笼罩着,犹如身披轻纱的巨人...

  • 苦与乐

    一人惆怅书寂漠, 两本日誌苦乐多。 三年援藏历风雪, 冰原万里都是歌。 普送春风访牧民, 直登昆仑雷达所。 雅鲁藏...

  • 尼采简介

    尼采(1844-1900)是19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权力意志论者,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美学家,诗人。他出生于普鲁...

  • 简村之门

    双休日,画画,吃饭,睡觉,爽歪歪。 外面繁花似锦,但是我例行不太愿意出门,窝在家里画画,简单纯粹,是我最喜欢的生活...

  • 行走喀喇昆仑。

    摄影/从简从心 文字/从简从心 这组照片拍摄于十年前,用的是索尼的卡片机,那时哪有钱去买单呢?十年前,因为工作的原...

  • 探索美学 | 天脉昆仑

    昆仑山位于最干旱的亚洲大陆中心, 笔者有幸前后两次探访昆仑。相对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区吸引着世人 无数的目光,昆仑...

  • 西行漫记(八)

    昆仑 在我的想象中,昆仑山高大巍峨,险峻挺拔。峰顶白雪皑皑,脚下冰川簇拥。 离开昆仑神泉继续行走,...

  • 昆仑山的地狱之门传说

    昆仑山的地狱之门传说 在中国有一个说法,昆仑山就是我国所有山脉的发源地,也是我国龙脉的山,因此昆仑山在我国有很重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美学 | 昆仑之门普鲁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pg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