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谈到魏延的出路。
那么,引申出来的问题是,如果你是魏延,该如果选择老板?如果你是老板,魏延这样的人你该怎么用?
我们读“三国”经常会把自己代入到当时的情景中去,模拟《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基本句式是“要是我是谁谁谁,那我就如何如何”;但是,我们常常会高估自己的实力,把自己比作曹操、孙权、刘备,如果是要当谋臣的,第一肯定是诸葛亮,要不就是司马懿,至不济也得是郭嘉或者陆逊啥的;如果是武将,那就是关张赵马黄、典韦、、吕布这些战力高昂的,才有面子,我们玩“三国”游戏,选角色都是往高选,没听说谁愿意自比廖化、糜竺糜芳的。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很难去当曹操、刘备、孙权,也很难成为象吕布、关张赵云那样的高战力武将;象诸葛亮、庞统、司马懿这样的顶级谋臣,一共也没几个;我们在职场上能碰到的牛人,更多就是象魏延、徐晃、张辽、甘宁这样的,有相当的实力,也能独当一面,但不是最顶尖的。
上文说过,以魏延的那种“建功立业”的功名利禄心,为啥要在西蜀这个台面上混事儿呢?其实,从《后汉书·魏延传》中可以得知,魏延在西蜀政权的前期,刘备在的时候,职场还是有相当程度的发展空间的。《后汉书·魏延传》里说,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牙门将军是什么官?这是刘备最早给赵云封的官职,赵云是谁?那是刘备团队响当当的第四号人物,除了刘关张就是赵云了,长坂坡救下幼主在曹营里杀了个七进七出的主儿;因为魏延“数有战功”,所以刘备把这个“牙门将军”封给了魏延,可见牙门将军应该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官职,刘备对魏延还是能够论功行赏,魏延应该不至于很憋屈。
后来,魏延更成为镇守四川门户汉中的主将,责任不可谓不重,如果不是足够信任,刘备诸葛亮也不会把如此重要的职责交给魏延。
但是,到了刘备死后,诸葛亮独揽西蜀大权,开始南征北伐之后,魏延就开始不断受到压制,诸葛亮上了《出师表》,北伐,大军屯于汉中,魏延自然就从镇守汉中的主将变成了先锋一类的战将,不再独当一面;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后汉书·魏延传》。什么意思?说明魏延的取道子午谷奔袭长安的方略,不是只在第六次出祁山的时候才提出来的,而是“每随亮出”,魏延都会向诸葛亮建议,是提了多次的;但是,诸葛亮一次也没有采纳,可想而知魏延有多挫败。
这就像一个区域主管,由于总经理率队来到他的地盘办公,一下子有地区首席变成了一个部门经理,而且这位部门经理每次提出重要建议总经理都不予采纳,要不是老董事长护着,总经理很可能就把他干掉了。
然而,魏延自视甚高,感到自己是西蜀有实力的武将,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故去,总算熬成点希望了,放眼望去,在西蜀众将中,能和自己一较高下的寥寥无几,自己就是No.1了,虽然丞相招了个魏国降将姜维进来,但是以魏延的判断,姜维并不比自己强多少,但是丞相居然选他作了接班人,自己虽然资格老,也“数有战功”,但啥也没有,这是不是和我们在公司企业遇到的情况很相似?自以为在公司服务多年,也做出了不少业绩,但是领导就是看不上,喜欢从外面新招人进来,最后是新招进来的升职加薪,自己反而落不到什么。这就是所谓普遍存在于公司内部的“新人碾压老人儿”效应。
对,魏延遇到的情况,就是这种效应。
当时魏延面临的情势就是:支持他的老董事长刘备已经故去,直接领导总经理诸葛亮不待见他,压制他;旁边还有一个平级同僚,总经理的红人——杨仪,和自己矛盾重重,势同水火;自己时时刻刻 都有挖坑被埋的危机存在;领导新招进来的人,日后铁定会接领导的班,最后成为自己的领导。所以,这时的魏延,如果有足够的职场智慧,不想自己继续憋屈下去,就该想着为自己另谋出路了,这是魏延最理性的做法。
当然,要下决心改换门庭,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里面有一个职场上的“时间沉没成本”问题。
魏延在西蜀集团已经干了这么多年,好容易熬到五虎将一个个先自己驾鹤西去,算是打拼到了一定的高度,最高的官职已经是镇守汉中的主将,如果这时放弃已经打拼下来的一切改换门庭,等于以前的付出就付诸东流了,从头再来,新的东家对自己到底如何,是否一定比现在的领导好,都是未知数;未来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这个选择,不仅仅是魏延,其实每一个人都不容易下这个决心。我们在跳槽的时候,也经常会有这样的顾虑。
魏延难以割舍在蜀国已有的成就,也为他最后悲惨的结局埋下了隐患。事实证明,他留住西蜀去搏“更上一层楼”,是个错误的决定,最终让他被自己的领导算计,落得个身首异处,家破人亡的境地。这就是“存量思维”害死人的例子。
决定魏延命运的关键人物,就是他的直接领导诸葛亮,诸葛亮这个人的业务能力不用多言,“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是诸葛亮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道德洁癖,道德上有瑕疵的人是无法真正得到诸葛亮的信任的,上文就提到过,诸葛亮刚一见魏延的面,就以“食碌背主”(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要杀魏延。这导致了诸葛亮的用人格局受到很大的局限,西蜀的一批可用之才都受到了压制,除了魏延之外,象原来益州的实力派,同为托孤重臣的李严,象没有及时出兵救援关羽的刘封(其实刘封罪不至死,但还是在诸葛亮的进谏下被刘备杀掉了)。
另外,诸葛亮明知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在作为领导,他没有妥善处理下属的矛盾,这实际上是为蜀汉团队埋下一颗雷;蜀汉后期人才凋敝,由于诸葛亮用人的格局问题,其实诸葛亮是要负很大的责任的。
如果你是魏延,该如何做?
1、跟老板想长期干,三观必须“合”。
价值观理念是绕不过去的坎,如果气质理念不合,是没有办法长期走下去的。与魏延三观最接近的不是蜀汉刘备,而是曹操。如果魏延能在曹操手下干,成就至少不会小于张辽、徐晃这批人。
2、和三观相异的老板干,必须得有时间节点,见好就收。
老实说,因为有刘备在,魏延在蜀汉的前半段,干得还是不错的,官做得也不小,能体现自身的价值,总体上也还算是顺心。但一旦换了老板,特别是老板就不待见你的时候,这就是需要离开的时候了。过往不恋 ,当下不负,未来不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才是魏延应该有的正确姿势。
如果你是老板,该如何用魏延 ?
1、魏延有能力,有本事,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该用还得用。
这一点,刘备就做得不错。在刘备在世的时候,魏延的作用得以发挥,成为除了五虎将之外得力的蜀国大将。
2、设置使用的底线。
用与自己理念有差异的人,一个关键在于设置底线,和对方讲清楚,哪些事情是自己的底线,不能触碰,在底线之上,可以有适当的灵活性和妥协性。
关于这一点,诸葛亮就做得不好。如果说“背主负恩”本身(也就是魏延杀主献长沙这件事)就是诸葛亮的底线的话,那么他就应该和刘备以及魏延本人讲清楚,主公刘备一旦驾鹤西去,魏延就会被辞退,这样做比一面用魏延,一面在后面搞小动作给魏延挖坑要正大光明得多。
3、用人不疑,放手使用
对于魏延这种有相当能力的人,放手使用,发挥他的最大价值,让他独当一面也未尝不可。刘备就能让魏延做到汉中太守,“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建兴元年,封都亭侯”,这就是刘备的气度,诸葛亮就差了点,所以刘备是主公而诸葛亮只能做到首席谋士。
好,关于三国的话题,我们就聊到这里,下一次我们聊聊,魏延如果想在西蜀成事,需要做什么?我是Kevin.Stewart,我们下次再见。
2019-07-08
Byeby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