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了这个题目,其实是源于和小弟妹的一次聊天。祖父祖母的事只是个引子。本想捎带几句过去,无奈一想起,就没有刹住车。祖父祖母是最疼我的人,想起来心里暖暖的潮潮的。童年的我物质生活不富裕,但我是个被爱泡大的孩子呀!祖父祖母疼我,小叔小婶疼我,姑姑们疼我,父亲母亲由着我,弟弟们让着我。我的家,温暖。
说回和小弟妹的聊天。
公公哮喘和脑梗已有七年。当年发现的及时,在县医院住院后,没落后遗症。县医院开的药,日日吃着,按月去拿,定期检查,身体保持的不错。公婆跟着我们的时候,都是弟弟们从老家县医院拿了药寄到临沂的。
小弟妹在县城上班,时间弹性,最近几个月都是她拿药的。
今日,她微信上问我,药已经拿了,要不要寄回临沂?我想着她没有休班的,怎么今天去医院拿了药?她说是陪她妈去医院检查,顺便拿的。
我赶紧问她妈咋了?她说是肺癌晚期。因为咳嗽刚查出来有一周,不能动手术,目前在等结果,看怎么治疗。
我听了很难过。赶紧表示需要用钱的话一定要和我说,千万别作难。该怎么治疗怎么治疗。事情出了,要去面对。尽最大努力,别留遗憾。

我想着转点钱给她,又怕她不收。小弟妹虽然收入不高,但自尊心很强。正月十六,是她和小弟的结婚纪念日。我一般都会各发个红包过去,小弟收下,她就不收。说是,我也不容易,心意领了,红包就不收了。第二天红包就自动退回来了。女神节,我也发了红包过去,她不收,我说大弟妹也有的,她才收下。
我想着,正月初二的时候,她说是有亲戚过寿,姐妹商量了,都一起回娘家。后来,从小姑那里得知好像是小弟妹的妈过寿。我心里大概有数了。
一问,果真是的。我就以当时不知道,真该去看看为理由转了一千块钱给她。小弟妹不收。马上退了回来。
我说的很动情,说,这么多年,我还没见过她的爸爸妈妈。真想去看看。爸妈是你们最大的后盾,你总归有用得着钱的时候。
又发,小弟妹收下了。




小弟妹家的事,我多少是知道一些的。我在家的时间少,小弟妹没朝我谈过,是小弟妹的妹妹老四告诉我的。
小弟妹姊妹四个,她排行老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老四从小跟着她的外婆,在舅舅家长大。
她和小弟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在济宁工作。老四下学早,去济宁找工作时,曾和我住过一段时间。
别看她家的老三和我家的老三年纪相仿,可是她的爸爸妈妈要比我的爸爸妈妈大小十岁。我是大姐,我比作为老三的弟弟大四岁,她的大姐要比作为老三的她大十岁,她二姐比她大八岁。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距?农村不都是生孩子相隔两岁吗?生完她二姐,中间那七八年她妈为啥不生,要等到高龄了才生她?
动动脚趾头都可以猜到,她妈不是不生,而是流了。因为想要男孩。她奶奶逼得紧,流了一个又一个,以致她妈后来身体很差。等不能再流了,生下了她,又生下了老四,送给舅舅养。她妈命里没有儿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孩子的数目管控很紧,罚钱罚的厉害。老大是闺女,妇女到三十生老二不罚钱,不到三十生老二罚钱。老二罚一千老三罚两千,更别说老四了。一千两千还要凑好年才能交清,只要人家去家里要钱了,没有钱就只能让拉麦子拉缝纫机拉猪圈里养的猪拉其他值钱的东西。她家孩子多,老四上了舅舅家的户口,还少罚点。
老四讲,她的奶奶厉害,她妈软弱,受欺负。她家没男孩,被叔伯婶子瞧不起,她妈的生活过的很是艰难,抬不起头。这么多年任劳任怨,拉扯孩子,没人伸把手,身体很不好。她家和叔伯家的关系也不好。
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我很能理解她妈所受的委屈。有些农村老婆婆就是那样,厉害的不得了,指桑骂槐,很让七八十年代出嫁的媳妇儿受气。
土里刨食的日子过的紧巴,人们也没有其他赚钱的门路,干完农活后,整日的闲散,让人平添了很多的脾气。
那时候,媳妇儿受婆婆的骂挨丈夫的打是家常便饭。很多家庭闹得鸡飞狗跳。性子烈的妇女就跳了井喝了药。
她妈性子弱,任她奶奶数落,气都憋在了心里。虽她爸是个好脾气,无奈替她妈出不了气。自己的妈,说又说不得,躲又躲不开,只能委屈了媳妇。
她的两个姐姐,初中毕业务农,出了嫁,离家不远。她读了大学,总归可以离家了吧?她说她妈身体不好,她不想离她妈那么远,就在县城吧。
他们结婚时,小弟在县城买了房。可是小弟在乡镇上班,上班的地方离她妈家近,于是俩人就吃住在她妈家。侄子出生后,小弟妹在她家镇上开了家服装店,一家三口吃住在她妈家。可以说,小侄子是人家外公外婆看大的。
小侄子读幼儿园,他们搬回县城住。周末,她和小弟上班,她不舍得把侄子送给我妈照顾,还是把侄子放到她妈家。下了班去她妈家和小弟汇合,吃了饭,三口人再回县城。
可以说,这么多年,是小弟妹的爸妈照顾了她的小家庭,给了她稳固的后方。我妈基本没有出力。
小侄子三岁时,大弟家的侄女出生。大弟俩口子在镇街开了个炸货店,我妈就负责跟着照看侄女。一看就是好几年。小弟妹或许有时是想让我妈看侄子的,但她从来不说。人家不说,不代表人家没有委屈。所以,当我妈照顾着大弟家的侄女,大弟家的大侄子跟着我在临沂读书时,我会经常以各种名义各种借口给小侄子转些钱买些东西。
对于她的父母,虽然我从未见过,但心里真是感激的。
小弟那点工资,还完房贷不够养家的。在老岳家吃住,相当于变相蹭吃蹭喝。不能给人家帮一把忙,人家还得天天伺候着,真是给人家添负担。但人家从来都不说,啥都伺候的好好的。
她家是磨香油的。逢年过节,亲友家里的香油都是她送的。她姐姐家的孩子大了,老四家的闺女也比侄子大四五岁,侄子在家里独得外公外婆宠爱。
有时,我的祖母想留小侄子在家里多住几天,说:这小男孩皮的很,让姥姥姥爷歇几天吧!
小弟妹说:她姥姥姥爷看着和个宝贝蛋似的,一天见不着,就想的不行。要啥买啥,想吃啥就拉着他姥爷去代销点了。我小时候都没这待遇。
我想,她的父母这是把对儿子的爱全都转移到了女婿和外孙身上了。
她的父母把好的全留给了孩子们,留给了她们一家人,自己啥不舍得。
去年,我有两条好烟。我记得小弟妹的爸是抽烟的。暑假大弟妹来临沂时,我让她捎回家去,她留一条给她爸。给小弟妹一条,给她的爸。
后来小弟说,小弟妹的爸到底是没舍得抽那好烟,去代销点换了好几条普通烟来抽。
日子越过越好,她的父母年纪也大了,可是都不舍得歇息。我的公婆今年七十岁,不种田已有十年。她的父母今年七十三,还种着田,而且还种棉花和大蒜。我们那里的农活重,大蒜和棉花特别费工夫,想想真是让人心疼。
可父母就是这样,只要是能做的动,他们是不管自己多大年纪的。
我们那里有六十六、七十三、八十、九十、一百过寿的习惯。不是到了真生日过寿,而是等到这些年龄的虚岁这一年的年前年后的初六初八等过寿。
小弟妹是低调的人。她爸妈过六十六的时候,我不知道。她妈过七十三,我也不知道。她和小弟悄没声息地自己去走亲戚了。按理说,我爸不在了,我和她家老四也认识,我们家怎么也该去看望看望她爸妈的。起码,我妈是要单独出一份钱的。
作为大姐,她妈过寿,我不出钱是没人指责的,我们那里没有这样的习俗。
可是,我愿意出这样一份钱。小弟的岳父母虽然和我没关系,但这么多年,虽未谋面,我早已把他们当作我在乎的人了。我和弟弟们的父亲没有了,弟妹们的父亲可不就是弟弟们唯一的父亲了吗?弟妹们这样好,人家的父母,我们不应该对他们好一些吗?
我对小弟妹说,和姐姐妹妹,和爸爸商量商量,该怎样花钱就怎样花钱。不要为难。我们人多力量大,钱的事,总归是好解决的。
希望小弟妹的妈能挺过七十三这一关,余下的都是好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