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荀子不苟篇

荀子不苟篇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5-01-30 08:28 被阅读0次

《不苟篇》主要分三个不分。第一部分,论述苟与不苟的种种表现;第二部分论述权变是不苟的应有之义;第三部分阐述不苟的本质。

第一部分:不苟之表现

苟,兼有苟且、强求之义,即过或不及。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物其有矣,惟其时矣。这里,荀子先从现象上解释什么是“苟”,旨在提出君子不贵苟的自我修养。然后,从待人处事的角度,提出不苟的应有表现,即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

荀子认为,不苟与个人的能力无关,他说,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

最后总结说,君子至文,温温然: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寡立而不胜,坚彊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

不苟就是守中,言行知乎止,有原则、有分寸。谦谦君子内方而外圆,外圆而不俗。不苟是用,守中是体。

第二部分:变应以礼义

荀子认为,君子治学就是治礼义,不苟就是凡事以礼义为准则,不断去除不合礼义的毛病。他说,君子屈伸变应以义,扬人之美而不谄谀,举人之过而不毁疵,言己之美而不夸诞,与时屈伸而不慑怯,刚强猛毅而不骄暴。无论大心小心、知愚、见由见闭、忧喜、穷通,君子两进,小人两废。

在荀子看来,普遍适用性是中道的内在属性,中道是活的存在,权,就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苟,既不可标新立异,沽名钓誉,也不可死守教条,不知权变。但权变不是变通,不是圆滑。荀子反对机械地去模仿久远的先王之道,而提出“法后王”的主张。先王之道是中,法后王是权。君子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而不是随波逐流。权还有权衡之义,不失偏颇乃得中。

相关文章

  • 《荀子·不苟》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行。 1.“There is nothing better ...

  • 荀子·不苟

    【原文】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投河, 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

  • 廖名春:由荀子書偽、綦、安字的特殊用法論性惡篇的時代

    《荀子》三十二篇可分三類——第一類是荀子親手所著:《勸學》、《修身》、不苟、榮辱、非相、非十二子、王制、富國...

  • 只要相信,爱就不会走远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荀子·不苟》 “你不会这也相信他吧?”紫悦嗔怪着薇薇。 “那我应该怎么做呢?”薇薇心...

  • 开卷有益之:《荀子》选三(不苟)

    不苟 ✔️选读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 ✍真诚立世,不可苟且。 ✅君子易知而难狎...

  • 读《荀子》有感

    原文: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不苟》 【译文】君子修身养性,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 【感悟】真诚是最贵的人品...

  • 【经典品读】是是非非谓之知

    【经典原文】 荀子曰: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选自:《荀子·修身篇》。 【经典大意】 荀子说:肯...

  • 荀子·天论

    【学究】 荀子《天论》篇是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章,表达了荀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荀子对于天道自然规则进行了唯物论...

  • 荀子《劝学》篇

    一、治学的意义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

  • 天论篇 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 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荀子不苟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wru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