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长相思》观后浅悟
我想本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应该就是深深的思索吧——比如,由此我开始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该有一缕纳兰性德,这样的教育情怀才算是丰盈,这样的心路历程才算完整。
备课完,是久久的掩卷深思……上课前,走到教室,看到一个个活泼可爱的身影,上课铃响,听到一声声真挚而稚嫩的问候;课启,抬头看到的是讲台下一双双满是真诚和渴望的小眼睛,透亮直至心灵……纳兰容若也有过这样天真烂漫的童年吧,或许那时的他足够幸福,才有了后来他足够的家国情怀吧?也可以那时候的他目睹了诸多不幸,或者经历了不为人知的辛酸才能有这样的人间大爱吧?总之,是也正是这些沧桑的经历,架构在笔直的三观上,才能用柔情的笔触书写出这一腔深情的家国的情怀与人生的豪迈!
我也曾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在不同的文章中读纳兰性德,读他的爱国豪情、也读儿女深情,读的是他的诗词歌赋的才情、更是他一生独有的性情。但是这一次,我在干老师的《长相思》中,第一次读出了纳兰容若的另一面人生。
是的。读完书,许久,我眼神凝视、放空,任思绪放飞,任心神在和那个久远的年代里进行思想的交流碰撞,似乎可以穿越时空。是的,我该让思绪随之放飞。
也许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我们大家都没有纳兰性德的家世背景、万丈深情,旷世才情……在那个封建王朝里,他从内而外,从心神到智慧,从心气到性情,一切都那么完美。美得似乎跟这个世界不相融。
既没有同样的经历,也不在同样的时空,更从来不曾相识。那么为什么长久以来我们都被陌生的纳兰容若而感动?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生命中可能也有一缕“纳兰性德”,或者也可以叫“纳兰性情”?
人生一世,尽管无数经历,但是,许多事情,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引发共鸣;只有相同的经历,才能感受同样的深情。
如果我们不是从那个时空穿越而来,也不能穿越而去到那个时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跟作者的《长相思》心会神领?
关于《长相思》,关于课例,关于文本,关于作者,只有走进,而不只是走近,也许才能读懂。
是啊,“人生如诗,诗如人生”。而在这里,你觉不觉得:在别人的故事里,有时候也能品自己的人生!
曾几何时,我们处在纷繁的人世间,飞舞的红尘中,你是否也常被世间的纷扰“聒碎乡心”?也常会“梦不成”?
尤其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正是孩子奠定文化底蕴,培养正确三观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更有语文味儿?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更作为孩子们的班主任,除了血缘关系之外最近的血缘关系“亲人”,甚至成长路上三观形成的初任导师,处在如此重要的地位的我们,真的该经常问问自己“我们要为谁培养人才,我们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才?”。
中华文化,人类文明,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的力量和根源到底在哪里?又该根植于那里?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的母语课上,是不是也想、是不是也该、是不是也曾——有一缕留给我们的“乡心”,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的人生、灵魂和生命去碰撞、去交融?然后用心去品、用情去感、用理去悟自己的“故园无此声”!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生,你我是否也曾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未来长长人生路,再面对未知的历程,可想跋涉的路上,也许山一程,也许水一程。那么,我们该不该给自己的心灵寻找一下“乡心”“故园”无此声?
前行的途中,风一更,雪一更。我们的生命中是不是也该有一缕“纳兰性德”或者叫“纳兰性情”?
网友评论